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3章 只要我沒有道德(感謝Gsshen的盟主)

“師傅放心吧!我唐國充分吸取了秦國滅亡的教訓,我已經下令了,失期,不要斬!!”

蓋公握緊了拳頭,“長啊...我們出去練劍吧。”

“咳,這大冬天的,師傅年紀又大,還是等稍暖和一些吧。”

“我不要緊...就在這天祿閣內練吧。”

“師傅,我前些時日騎馬,摔傷了,這手握不住劍了...還是等我好起來吧。”

......

劉長迅速逃離了皇宮,他怕再待下去,自己就要捱揍了。

黃老學說當然好,可劉長的治國策略卻並不侷限在黃老學說上,他跟張蒼狼狽...聖君賢相,君臣一德,開闢出了一條屬於唐國的治國策略,不走黃老的道路,不走儒家的道路,不走法家的道路,反正也沒人知道這到底是個啥道路。

大唐境內有黃老的弟子,有儒家的弟子,甚至還有大量法家的弟子,至於張蒼這個大儒為什麼能邀請到法家來參與到治理唐國的偉大事業裡,那得去問他兩個師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自從暴秦滅亡之後,法家的地位大不如從前,說不上是久仰山斗,也算是視如敝屣了。

而唐國卻不是這樣,張蒼對法家還是很客氣的,他邀請了一位法家的大賢,叫鄭君的。這人曾跟隨項羽,後來歸降劉邦,劉邦曾下令所有項羽的舊部下在提到項羽時都要直呼其名項籍,鄭君偏偏不服從詔令,因此被趕走。

因為另類,不合群,唐國在各國士大夫心裡的風評是很差的,但是百姓卻不這麼認為,唐國福利待遇好,活得有滋有味,都巴不得去唐國呢。

當劉長離開皇宮的時候,前來迎接的自然還是季布。

劉長忽有些思念正在廷尉大牢裡的兩大舍人了。

“大王...匈奴使者前來,專程來議和,並且還帶來了冒頓的書信,是寫給您的。”

季布開口說道,劉長一愣,“匈奴來議和?”

“對,群臣都非常的開心...認為這是一個好機會。”

“書信呢?”

“在使者那裡...”

“速去給我帶來!”

“唯!”

劉長坐在唐王府內,看著手裡冒頓的回信。

“上天所立之大單于致大漢國主唐王長,恭問無恙?吾長與平野,亦知禮數,嘗請教與中國大賢,自以為樂,常著書與中國陛下,有議和之意,蓋兩國紛爭,不為百姓之幸事,實大王無禮,以書辱之,因此兩國開戰,死傷者甚矣。”

“大王既為國主,不思與民太平,無端起戰事,使兩國交惡,實在不該。”

“大王即為賢君,以卑賤之言辱外國之君,實在不該。”

“聽聞大王之父早逝,不曾受教,我願替而教之...望大王以民為本,念及兩國百姓,勿輕啟戰事,戰事一起,屍橫遍野,皆大王之過也!”

“今願與中國修好,吾有一女,與大王年紀相同,可為大王之妻,可以婿禮待之!”

劉長匆匆讀完,抬起頭來,看著季布,季布臉色慎重,他說道:“大王...冒頓之意險惡啊!”

“對,他說要把女兒嫁給我。”

季布一愣,方才說道:“臣說的不是這個!”

“啊?那是為何?他這人打仗那麼猛,寫個信怎麼還文鄒鄒的,看著就頭疼!”

季布皺著眉頭,嚴肅的說道:“他這是想要將戰事的罪名全部安放在您的身上,我想,這次使者前來,目的不只是為了議和,肯定是為了大王而來的...大王收留月氏,又常派人去塞外劫掠...聽聞冒頓境內,有丁零作亂,他現在派人議和,絕對不是真心要與大漢議和,他就是來給大王添堵的!”

劉長皺著眉頭,沉思了片刻,“將戰事的罪名安放在我身上?”

“對,他就是要將先前兩國大戰的緣由都按在大王的身上...先前的大戰,數縣被毀,雖然戰勝,卻也付出了不少的代價...”

“啊?我們打贏了呀,這算是什麼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