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孫通並沒有去跟家人告別,直接令弟子駕車,朝著皇宮行駛而去。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不久之後,他就坐在了呂后的面前。
“太后,臣沒有什麼才能,卻位居三公,臣知道,這是因為唐王的言語,臣因此非常的敬重唐王,常常想著要報答他的恩情。”
呂后冷著臉,朝中出了什麼事,她是知道的,自然也就知道叔孫通來找自己的目的,叔孫通剛說了一句,呂后便罵道:“您就是這樣報答他的恩情嘛?天下之事,難道都要怪罪一個十一歲的幼童嗎?!”
叔孫通急忙說道:“請太后明鑑,並非是這樣。”
“我兒尚未婚娶,難道要以匈奴之女為正室?哪有這樣的道理!”
呂后比劉盈還要生氣,她怒氣衝衝的說道:“再有獻此言者,當處死!”
叔孫通嚇得腿都開始抖了,他鼓起勇氣,顫抖著說道:“太后,我儒家的弟子,在唐國深受重用,我與唐王,並無任何恩怨。”
“當初冒頓寫信侮辱太后,太后卻不願意作戰,這是為什麼呢?”
呂后板著臉,沒有回答。
叔孫通又說道:“這是因為太后重視天下的程度超過了對自己名譽的重視....如今跟當初何其相似啊,大漢有聖君,有賢臣,萬眾一心,所缺少的,只是發展的時間...只要有十年的安穩時日,大漢就再也不必畏懼外敵,匈奴也不敢輕易羞辱。”
“太后是愛自己的兒子還是更愛這個天下呢?”
“我之所以敢來找太后,不是因為我不怕死,臣這個人很膽小,平生最怕死,我來找太后,是因為我知道太后不會殺我...太后乃大漢國母,雖愛幼子,卻更愛天下...這件事,雖然會影響到唐王的名譽,卻不會害他的性命,太后當初願意忍受侮辱也不願意輕易出戰,如今為了幼子,又為何如此強硬呢?”
呂后沒有說話,只是冷冷的看著他。
叔孫通又說道:“我們都知道,戰事並非是因為唐王,天下人不會責怪唐王冒然開戰,後人也一定會知道唐王為了天下而捨棄自己的名譽,因此而更加敬仰他...請太后熟慮。”
呂后遲疑了片刻,緩緩站起身來,“匈奴人生性殘暴,他們很快就會撕毀合約,再次動手。”
“就算如此,天下人也知道了我大漢是不願主動與匈奴作戰的,若是匈奴再來,天下百姓定會無比的憤怒,也會明白戰事的過錯在彼,故願為陛下死戰。”
呂后若有所思。
“太后,請您下令,說服陛下,讓他同意和親,大漢需要和平啊...”
就在他們交談的時候,忽然,劉長闖進了椒房殿內,他拍打著身上的積雪,罵道:“這天氣,實在是...呦?叔孫通啊?你怎麼來椒房殿了?”
劉長大大咧咧的坐在了一旁,看著他們。
呂后說道:“是為了議和之事而來的...匈奴想要議和,以女嫁你。”
“哈哈哈,就這事啊?沒事,阿母,應了他!答應之後,照常跟月氏聯絡,照常去砍匈奴狗頭,我還能白得一個妻,這多好啊!”
劉長笑著說道。
呂后又說道:“只是,冒頓認為,戰事在你,你若是如往常那樣做,只怕天下人都會怪罪你。”
“怪罪個屁,我唐國百姓巴不得有戰爭呢,打仗了還能升爵!”
“這天下人可不只是你唐國百姓啊。”
“啊?阿母是說趙國這些的?哈哈哈,他們怪罪又能如何?但凡敢多說一句,我就讓他們知道什麼叫軍功制!”
呂后搖了搖頭,“我說的,乃是廟堂之眾。”
“廟堂之臣?除了周勃,樊噲,陳平,灌嬰,夏侯嬰,曹賊.....之外,其他人都是酒囊飯袋!寡人根本不放在眼裡!”
“你就一點都不擔心自己的名譽嗎?”
“名譽?那玩意能換幾匹戰馬?”
......
劉盈坐在上位,憤怒的看著群臣。
劉盈從不曾如此憤怒過,在叔孫通見過太后之後,群臣就安心了,事實再次證明,群臣怕的不是他這個天子,怕的是椒房殿裡的那位。在太后表示不會反對之後,群臣就更來勁了,他們直接聯合起來,一同上奏,希望能與匈奴議和,換取太平。
曹參臉色漆黑,一言不發,他是反對這麼做的。
只是當群臣都聯合起來的時候,他這個國相,實在是無法站在皇帝這邊,他必須要適當的把握好廟堂裡的平衡,若是讓群臣覺得他徹底倒向了天子,那他就不好再統帥群臣。因此,曹參在此時只能保持沉默,只是,他也一樣的憤怒,目光很是不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