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9章 阿長與黃老帛書

叔孫通跟王陵差不多,依舊是到了古稀之年,別看劉長說的很隨意,其實這個年紀在大漢是很少的,全國大概都找不出多少人,到了這個年紀,你在大漢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就是皇帝見到你也得拜見,遇到皇帝的車都不用避讓,一頭撞上去,人家還得主動來扶你。

這種尊老風氣在大漢非常的濃郁,大漢以孝治國,以尊老為美德,這絕對不是戲言。

漢承秦制,可這一點卻是大漢與大秦最大的不同,雖然同樣是一個耕戰的古典jg主義帝國,可大漢多了些溫情。

大漢重孝子,尊老,甚至設立了普遍的社會福利機構,在大秦是看不到殘疾人的,因為殘疾人在出生的時候就會被拋棄,大秦是一個斯巴達式的社會,對耕戰沒有用的都會被拋棄。

大漢不同,大漢有專門的機構來照顧這些人,從皇帝到地方,都會慰問孤寡,整個王朝都格外重視道德,甚至將道德放在才能之前,這是華夏上下唯一以道德標準來為國家選擇賢才的社會,帶著一種狂熱的溫情,哪怕這種溫情在後人看來有弄虛作假,譁眾取寵的味道,可這是華夏所特屬的一種道德文化。

在所有文明裡,似乎只有華夏文明的價值觀裡帶著對老人的尊崇,帶著很強烈的道德觀念,普世價值,這種風氣形成大概是很早,可真正盛行是在大漢。

塑其骨,奠其風,大概就是如此了。

不過,仗著年紀大在大漢胡作非為的前提是,不要遇到劉長。

叔孫通這個年紀,可對劉長還是客客氣氣的,畢竟,這年紀在劉長眼裡不但到斬殺線,甚至就剩下血絲了,帶著巨大的誘惑力。

叔孫通住著柺杖,若是沒有左右的弟子扶持著,估計這風都能將他吹倒。

看著他這般虛弱的樣子,劉長甚至都有些愧疚,自己讓這麼年邁的老頭來給自己辦事,是不是有一點點的不妥啊??

叔孫通的身體狀態雖然很差,可精神卻很好。

“陛下!!!”

他很是激動的拜見了劉長,劉長急忙回禮,親自扶持著他,走進了殿內,又幫著他坐了下來。

“陛下...又有六座縣學成立!!”

叔孫通不由得笑了起來,雖然牙齒都掉光了,可他的笑容卻不顯得醜陋,只是很慈祥,老頭笑呵呵的說起了自己近期內的成就,他在很久之前,就被劉長所忽悠,去做那百年教化之大計。

也就是縣有縣學,鄉有鄉學。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鄉學這件事,叔孫通覺得自己大概是見不到了,而縣學則是大有可為,這是基礎啟蒙教育學府,叔孫通在肩負起教化天下的使命之後,便大規模的召集儒家弟子們,號召他們一同來教化天下,完成古代聖人的遺願,建立一個前所未有的文化盛世。

我大漢雖然武德充沛,但選擇文化取勝。

儒生們在教化這方面,總是有狂熱的追求,甚至在所有學派裡,大概也沒有比他們更擅長做這個的了,無論他們在後世變成了什麼樣子,在此刻,他們畢竟還是那個提出了有教無類的學派啊....他們自帶一種使命感,能不顧生死,不顧最重視的名節,大漢的儒生們,做出了很多的成就,足以讓再往後的儒生們汗顏。

叔孫通自從開始負責這件事之後,他已經成功建立了七十多家縣學,其中有六家因為各種問題而沒能繼續下去,叔孫通雖然覺得遺憾,卻也沒有動搖他的決心,各方面的問題層出不窮,叔孫通將這些問題都記錄下來,並且有計劃的寫了一本書。

當弟子們詢問他為何還要分心去寫書的時候,叔孫通告訴他們,“年邁矣,留以後來人。”

叔孫通每次都要來給劉長彙報情況,可今日看到叔孫通這個樣子,劉長遲疑了片刻。

“要不...以後您還是派個人來講述情況吧...您就不要再走動了。”

“陛下,如此重要的事情,怎麼能假借他人之口?”

“只是您這個....”

劉長遲疑了片刻,還是能把怕你死在路上這句話給說出來。

叔孫通只是笑著,說道;“陛下不必擔心,縣學之事沒有辦完,老夫是絕對不會死的。”

“哈哈哈~~”

劉長大笑了起來,叔孫通這才說道:“當今長安之縣學,在諸學裡是最為成功的...只是,群臣大多不屑於啟蒙之類,知道的人不多,若是陛下能相助一二....”

劉長自然是答應了叔孫通的請求,叔孫通的請求也很簡單,就是希望陛下能拉著三公九卿們往縣學裡走一走,提高一下影響力和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