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說疆域大就厲害。
就如梁國和燕國,燕國如今的規模大概能頂十個梁國,可若是論國力,梁國能將燕國按著頭暴打。
大漢疆域很大的諸侯國,有西邊的三國,其中以西庭國疆域最大,北邊有燕,南邊有吳...這裡國力最強的還是吳,其他的國家都不夠看,吳國擁有很多的飛地,他們在南越半島上佔領了大量的土地,利用港口來進行控制,直接擋住了南越國前進的步伐,而且人口很多。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可現在這個夏國,這人口...就是劉賜將所有部族都聚集起來,大概也不到百萬人。
疆域大有什麼用啊?每個郡縣還不到幾千人,能頂什麼事?
群臣隨後又商談起了另外一件大事,那就身毒的兩國之爭。
孔雀和百乘已經做好了開戰的準備,兩國都在瘋狂的跟大漢求援,都希望大漢能出面來幫他們說話,群臣們的意見都不相同,有人認為大漢不應該去幹涉這些蠻夷的事情,有人卻認為大漢要按著對待諸侯王的方式來對待他們,任由兩個諸侯國打仗對大漢是不利的,影響太過惡劣,也有人覺得應該派個人去勸和。
劉長其實也挺看重這收益的,他們打起來,大漢的收益肯定就要變少,朝貢和貿易都會受到影響,但是老師的想法跟他不同,老師所在意的不是平穩的收益,他更希望能拿下整個身毒,他希望這些小國多打仗,彼此不合,希望他們的國力不會因為大漢而得到太多的提升....群臣沒有一個提出要積極讓他們開戰的。
大概是群臣不敢去想拿下身毒的事情,一個距離大漢萬里之外,又有著近千萬人口的地區,想要拿下??這還真的是需要有一些膽魄的。
這在韓信眼裡大概不算什麼,在他眼裡,身毒一直都是最好的肥肉,只要能拿下這裡,大漢幾乎就不用為任何東西發愁了,充足的人力和財力甚至可以讓大漢在全國範圍內都修滿馳道和運河,反正用的不是自己人,又不影響自己的耕作,在最後一個身毒人流乾血之前,大漢是絕對不會停止徭役的。
劉長也只好提醒自己,不能因為如今的收益就被矇蔽,不能沉醉在溫柔鄉里,要以最大的收益為重。
不過,若是大漢放任他們交戰,怕是會降低大漢在身毒的威望,想要做成這樣的事情,其實是需要一位頂級的陰謀家的。
可惜,那位頂級的陰謀家已經去陪著他的老朋友吃酒去了。
大概是在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裡,坐在高皇帝的身後,聽著高皇帝大聲吹噓,痛苦的板著臉,忍受著那不著邊際的吹噓。
可惜啊,若是陳侯還在...大概能讓身毒各國互相打出失來吧。
因為太尉沒有來參與朝議,這件事也談不出一個好的方案,不過,他們的這些想法最後也會呈現到太尉那裡,以供太尉來參考。
封了王,還有一個更難以解決的事情。
那就是國相的問題。
如今劉賜還小,不可能直接去封國,而他還沒就國的時候,就得安排一位厲害的國相來替他治理地方。
群臣的意見倒是很統一,都希望晁公能去。
當然,劉長肯定是不會將晁錯丟到那個地方的,就是要丟,也不能是現在就丟啊。
其實劉長這裡也沒有什麼太好的人選,雖然只是個偏僻且弱小的國,可那也是正兒八經的大漢諸侯國,國相肯定是不能隨意安排的,得有資歷,值得信任,要有能力...各方面都不能缺,而這樣的人才早已在各地任職,沒有空閒。
“陛下,若是實在找不出人選,就讓我去當吧!”
“我願意為陛下前往那偏僻地方吃苦!”
呂祿拍打著胸口。
呂祿以如今的生活,還真的不必去追求什麼國相,劉長瞥了他一眼,“朕倒是寧願這位置空著....”
“實在不行,陛下要不就從年輕後生裡選擇一個?太學裡不是有不少人嗎?”
“年輕後生不在意擔任此位...夏國相..唉...對了,提起夏國,我忽然想起來,夏無且他回來了嗎?”
“據說他收了很多弟子,有教無類,免費傳授知識,還領著他們種植草藥,其他時候給當地的孩童們啟蒙,免費給窮苦百姓看病,在中原可謂是名聲大噪,被人稱為聖,就是梁王都派人送了他一輛豪華的馬車...表示自己對他的敬重...琅琊王劉興居兩次派人邀請他來自己這邊講學....”
劉長滿臉的不屑,罵道:“這廝倒是會裝模作樣啊,這是給自己找護身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