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英明!!!”
劉安當然不知道劉長已經將棘手的問題直接丟給了自己,他如今還在熱火朝天的操辦著州刺史的事情,州刺史並非是劉安臨時起意,其實早在劉盈執政的時期,因為御史監的不作為,就有群臣提議加強地方的監察權,其中包括了很多思路。而州刺史只是其中一個思路而已,劉安在翻閱了大量的書籍後,認為這個政策挺適合如今的。
劉安跟晁錯聯手,想要限制各地的外王,這次也能看作是劉安對地方的再一次出擊。
將地方劃分為不同州後,設立的州刺史是直達天聽的,他們本身沒有實權,不能插手地方的事情,卻可以凌駕在郡縣之上,甚至是在封國之上,諸侯國當然也能監察...這不是簡單的派個人去監察地方,而是要將大漢繁瑣且無用的監察體系聯絡起來,三位一體,首先就是御史府,然後是刺史,最後才是郡縣鄉里的監察部門,三者結合,從而形成一套監察上下的完整體系。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劉安麾下門客極多,有能力的人更是不少,他們給劉安的上書,可謂是應有盡有,他們大多年輕,敢想敢做,劉安在先前又積累了大量的行政經驗,整個人愈發的成熟,威望也是與日俱增,張釋之都不敢輕易來拿劉安刷聲望了,因為張釋之就是被劉安所釋放的,而且劉安還插手了大漢的律法,劉安對法家的學說也頗有研究,劉安在廷尉曾召開了一次會議,探討如今的律法,在那次會議上,他大殺四方,說的諸多法家賢才們無言以對。
只有晁錯能與他抗衡,而在談論學問的同時,劉安說出該完善大漢如今的迴避之律法,晁錯一反常態,表示絕對支援太子!
劉安所設想的迴避法,正是未來大漢三互法的雛形,這是一種針對當今官吏和豪族的律法,具體來說,就是看籍貫,聯姻,出任等情況,比如伱是趙國人,那就不能在趙國擔任官職,若是你與趙國人聯姻,那就不能在趙國擔任官職,若是你曾受到過趙國君王的恩惠,那你就不能在趙國擔任官職,如果一個楚國人在趙國擔任官職,那趙國人就不能在楚國擔任官職....
這當然是為了杜絕官員勾結,豪族坐大,彼此牟利。
這個太子是不太好糊弄的,單論學問而言,劉長這一脈的腦子都長在了他的身上,導致其餘幾個兄弟看起來都不是很聰明。
在諸多門客的相助下,劉安完成了對天下各州的劃分,劉安將天下劃分為了冀,幽,並,涼,青,兗,徐,豫,揚,荊,益,交,西,朔,倭,司隸等十六個州,這些州還是非常大的,例如朔州,就囊括了夏國和部分大漢直屬的部分北方邊塞郡縣,幽州更是囊括了燕國以及周邊諸郡,交州囊括了南越國和吳國的一部分,益州囊括了巴蜀和滇國,西州囊括了河西部分地區和西庭國北庭國,倭州是倭島以及周邊的島嶼。
可以預料,所有上任的刺史,都要承擔很重要的職責。
而就在劉安忙碌的時候,劉章忽然找到了他,將上書丟給他後,匆匆離去。
只留下一個劉安看著手裡的文書在風中凌亂....
坑兒子啊!!!
.......
“晁錯!!”
聽到有人站在御史府門口,對著御史大夫直呼其名,在這裡辦公的官員們都嚇了一跳,有幾個人直接摸著劍就起身了。
而看清楚站在門口的人,官員們卻又不敢有什麼大動作。
因為那人髮色全白,看起來很年邁了,老人在大漢當然是有特權的,是不能隨意處置的,別說上御史府高呼晁錯了,就是上未央宮高呼劉長,也沒人能將他怎麼樣,都手持壽杖了,還能殺了不成?
御史中丞不悅的走到了老者的面前,打量著他,看到他一身白身打扮,倒也沒敢太無禮,只是提醒道:“老丈,不可對三公無禮。”
“你是什麼人?!”
老者不悅的看著面前的年輕人,指著他的鼻子罵道:“你們意圖謀害三公都沒有事情,如今卻不許我對他無禮嗎?”
酈寄臉色通紅,支支吾吾的說不出話來。
“我不認識你,但是我認識你的阿父!”
“堂堂名將曲周侯,怎麼就生出了這樣的兒子呢?你還嫌自己不夠丟臉嗎?我聽聞你也是上過戰場,拿過軍功的人,卻連是非都分不清!”
老者直接掄起柺杖就狠狠砸在了他的肩膀上,酈寄一聲悶哼,後退了幾步。
“這是為你阿父打的!”
到此刻,酈寄自然也明白麵前這個老頭不同尋常,不敢得罪,低著頭退到了一旁。
“呵,建信侯好大的威風啊,居然敢在御府內大打出手!”
晁錯不知何時走了出來,不悅的說道。
建信侯看到正主走了出來,直接無視了一旁的酈寄,直接走到了晁錯的身邊,打量著他,“不錯,看來也沒有在牢獄內受什麼罪。”
酈寄一愣,建信侯劉敬?
他不是在河西擔任國相嗎?這老頭離開廟堂太久,自己居然都沒能認出他來。
劉敬和晁錯離開了這裡,官吏們再次忙碌了起來。
兩人面向而坐,劉敬也不廢話,直接開口說道:“我已經做好了準備,新府邸要掛在奉常府名下,就叫陵邑府,設一令,二位左右丞,六十位屬吏...專門負責陵邑的修建完善以及遷徙等事...不能再這樣大規模的遷徙了,趁著廟堂裡對你意見極大的時候,抓緊讓他們上書彈劾,然後我來接替你,徹底定下此策,只要正式設府定製,後人就是想要廢除,只怕也沒有這麼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