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24章 國相之威

“殿下不知道,陛下感與您的孝心,已經將這件事告訴了大臣,說絕對不會搶佔殿下的功勞。”

劉安神色呆滯的出現在了劉長的面前,此刻的他,已經喪失了全部反抗的鬥志。

徹底淪落為了劉長手裡的筆。

劉長說什麼,他就寫什麼,各種在劉安看來荒誕滑稽愚蠢簡陋的文章,不斷的在他手裡成型,這對一個整日研究宇宙本質的準大老來說,寫這樣的文章,簡直就是靈魂上的一種折磨。歷史上的劉安,嚴格的來說,他的學問是屬於哲學家和思想家的範疇,當然也算文學家,可文學只是輔助工具而已。

在寫了一大堆的童話和睡前故事後,劉安總算是解脫了。

他一共為劉長編寫出了三十多篇文章,這些文章都是劉長編造,劉安書寫。

是屬於雙方的強強聯合,雖然劉安不這麼想。

很快,周昌就出現在了厚德殿裡,看著劉長手裡那厚厚的紙張,儘管不相信陛下能寫出什麼好東西,可還是決定認真的觀看,跟著周昌一同前來的,還有陸賈和一大群負責編寫教材的學者們,這些人或是大臣,或是大家。這次他們聚集起來,就是看看陛下這教材如何,若是不行,他們就要將自己編寫的那封交給陛下來看看了。

他們對自己編寫的那一套還是很滿意的,他們所編寫的教材裡,包括了百家之精髓,意義深刻,格外奧妙。

這是他們這些大家用了很長時日商談編寫出來的,當然,他們也考慮到了啟蒙的受眾,因此特意朝著簡單的方向走,大概就跟劉安最開始寫的那篇差不多,他們覺得很簡單好懂,實際上還是囊括了百家之學說。

說起來,總體還是咬文嚼字。

眾人並不覺得陛下能寫出什麼好東西來,他們也聽說了,太子參與進來了,太子這個人確實有文化,大家都知道,可問題是太子年幼,也不可能是這麼多大賢的對手啊。

可當他們興沖沖的拿起了教材,開始翻閱的時候,他們臉上的笑容頓時就凝固了。

這特麼的是什麼玩意啊???

劉長開闢了一個新的體系,在他之前,文章大多是以厚重高雅而主的,而劉長的這套教材,通俗到了極點,那言語彷彿就是鄉野裡百姓的對話,甚至還出現了鳥跟其母交談,相擁而泣之類的東西。這個時代的人,即使要扯東西為自己所用,也不會將動物擬人化,牲畜就是牲畜,人就是人,豈能相提並論呢?

這極度粗俗的對話,語言,乃至整個文章的敘事結構,直接看呆了這群大賢。

bidige.

這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啊?

大漢目前最流行的是論,賦也可以。

比如賈誼的《過秦論》,晁錯的《貴粟論》,劉長這種東西,怎麼說呢,別說流行了,在群賢的眼裡簡直就是胡鬧。

儘管還是採取了文言的形式,可大量的口頭語,就像是後來的文言文遇到了白話文小說一樣,令人震撼,就是將《三國演義》這類小說放在漢朝,那也是粗俗不堪的,畢竟傳統意義上的小說是從魏晉開始起步,就是曹操所寫的那些詩,放在西漢初同樣是粗鄙不堪,只有詩經那類的詩才是真正的詩。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群賢們都沉默了。

就在此刻,周昌卻不由得點著頭。

“好,好啊,簡單易懂,妙趣橫生,作為孩童啟蒙,最是合適!最重要的是這種形式,整個縣學,都可以採用啊!”

陸賈卻遲疑了起來,陷入兩難之中。

而其餘的群賢,則大多牴觸。

“不可!天下學問,以百家言之,這文中之事,無百家之言,粗俗不堪....更類小說家之街談巷語,道聽途說....”

要不是因為劉長,他們肯定是要說出最難聽的話,只是因為劉長和劉安的面子,他們方才忍住了心裡的鄙夷,在百家之中,有個小說家,這個學派倒也不是專門寫小說的,他們負責記錄民間街談巷語,並呈報上級等為主...而他們在百家裡的地位很低很低,難等大雅之堂,連農家都比他們要高好幾個檔次。

也並非是所有的大賢都反對。

其中也有支持者,就比如儒家的公羊壽。

公羊壽就認為:這種方式雖然沒有百家之言,可所蘊藏的,如孝,信等,都是各派所倡導的,完全可以應用,他甚至進一步說道:“如今的百家之學說,止步不前,用過去的辯論方式,用著過去的文章規格,過去的都已經滅亡了,怎麼還抱著這些東西不放手呢??”

到這個時候,群賢開始譁然了。

他們迅速爭吵,而爭吵就不再是啟蒙教材,而是如今對文章的要求,簡單來說,是對文學“傳統規矩”的看法。

這就要提到一個很重要的東西了,漢朝的今文經學和古文經學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