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農村裡大多女孩都是這樣的待遇,哪怕是親生的,所以陳桂萍並沒有被人詬病。
石愛國在六生產隊小學呆了好些年,也沒有別的去處,就繼續呆了下來。那個男孩子,雖然可能是石榮華的奸生子,但是更可能是他的兒子,石家和他的名聲烏煙瘴氣的,也不說什麼再娶門媳婦的話了,名聲掃地的人,沒有女的願意和其搭上關係。他掙得不多的錢就貼補給前)大嫂和身份不明的兒子身上去了。
原本尤為渾渾噩噩就這麼過一生,沒想到石榮華入獄後,他倒是轉運了,學校給他申請了轉正,順利透過了。
然後小學的校長實在年邁要退休,六生產隊小學教學質量差,村裡窮,上頭人也不願意過來,石愛國學歷最高,就成了代理校長。
石榮華雖然名聲臭大街了,但是能力很不錯,六生產隊原本那麼窮,但是給他管理了三四年,經濟上了幾個排名,大家嘴上罵的兇,但是不可否認日子好過了不少。
石榮華坐牢後,被壓制的不能動彈的副手上位,總算出頭成了六生產隊的村長,能力不行、私心尤其重,一年時間就敗光了石榮華打下的基礎,六生產隊好不容易吃上肉的日子又一去不復還了。
所以等到下一屆選舉時,毫無懸念落選了,得票數排第二的顧向軍,票數卻不高,而最高的石愛國意外的得了全隊百分之七十多的票。
對於這種結果,村民都保持沉默了,石愛國就又兼任了大隊長的崗位。
七生產隊的石家這會想起憑這條件可以給他找個物件,雖然年紀大了點,可也沒到三十不是?名聲是差了點,可真說起來還是頭婚呢!何況他長得又不差。
大不了到遠一點的訊息閉塞的山裡找,說不定還能找個窮人家的黃花大閨女,正張羅著,石愛國卻同陳桂萍不聲不響合夥過起了日子,反正他在陳家也住了好些年,現在不過換了個房間,孤男寡女兩個人合了張床鋪。
對於這種情況,六生產隊的人私下是默默贊同的,雖然兩人沒有領證,沒有擺酒,但是所有人都認定石愛國是入贅到陳家了,是六隊的人了,哪怕陳桂萍三十幾歲高齡生了個女兒是姓石。
村裡人私下裡免不了還是說三道四,公開場合卻是承認甚至維護石愛國身份的。
千禧年,張萍萍十五歲了,是梁集中學一名高一新生。
她有兩個親生的哥哥和五個表哥,長相甜美、家境殷實,成績優異,按理說是一名無憂無慮、幸福快樂的女孩,可惜她有個重男輕女的媽媽。
在張萍萍的印象中,媽媽沈喜桃只在對待她時,特別嚴厲、苛刻,對兩個哥哥卻和她爸一樣是慈祥明理的。
所以不是重男輕女是什麼?
這一度讓張萍萍很委屈難過,也讓她對自己要求更高,總想著如果她表現得更好一些,甚至比哥哥們還優秀,媽媽是不是會喜歡她,對她也多笑一笑,能花點時間陪陪她就最好了。
梁集中學這一屆新生有三個特別出名的孩子,還被分到一個班。分別是陳常思,張萍萍,汪權,入學排名為:陳常思全校第一名,張萍萍全校第二名,汪權全校最後一名。
陳常思高中三年學費全免,張萍萍是全校前十名中唯一的女生,汪權家裡花了八萬八買入學資格,並且走關係進了重點班。
按照汪家的想法,家裡不差錢,也不指望汪權學習成績多好,考什麼大學,反正有家業等著他回去繼承,他需要做的就是積累一些有用的人脈,聚集一批青年才俊朋友在身邊,以後會管人就行了。
要說人脈關係,這青少年時期結下的同窗之誼自然是比較牢固可靠,汪家花了大價錢為的就是汪權進最好的高中,結識成績最優異的同學。
汪權作為全校最後一名也不能說他真的有多差,而是梁集中學入學門檻太高了。
當年的松洲縣已經成為縣級市了,梁集中學本就是重點名校,頭幾年陸續出了不少高考成績在全省都名列前茅的學生,評為省級重點高中,名聲更是煊赫一時,錄取分數線自然就水漲船高,為了名聲和教學目標,擇學費定成了天價,這就杜絕了幾乎所有分數不夠錢來湊想買學籍的學生。
汪權能進重點班,除了他家有錢,更重要的是汪父會專營,生意場結識了不少權貴,這次更是走通了市委書記的門路,招呼直接打到教育局,又給學校蓋了棟指明給實驗班學生入住的配套超先進宿舍樓,所以汪權非常順利的進入實驗班,並且一開學就把眼光盯在了陳常思和張萍萍身上:一個會讀書的書呆子,一個成績好的小美女,可以發展成得力助手和賢內助!
對與汪權的招攬和親近,張萍萍和陳常思一樣遲鈍,根本沒感覺,雖然有個重男輕女的媽媽,但是她是被爸爸張豐年捧在手心富養著長大的,吃的穿的用的從來都是最好的,每年寒暑假,都會被考到全國各地名校表)哥哥們帶出去旅遊,跑的地方多了,眼界就開闊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早兩年她還和陳常思暗中較較勁,誰讓升初中後,常年全校第一的名次被陳常思這個比她小,還是村裡小學出來的小男孩奪走了。
可是努力了兩年都沒考過對方,到初三時,張萍萍突然想通了,她要做女飛行員的,成績好就行,不一定要考第一名,陳常思那副瘦弱的模樣,就算他想和自己掙也看身體吃不吃得消,首先他那近視眼就過不了關,她可不能學著死讀書把眼睛熬壞了。
想當初她二哥張壯壯就因為眼睛視力不過關,第二次體檢時候刷下來了,明明他沒有近視眼,最起碼不用戴眼鏡,但是隻能在地面科研站工作,上不了藍天。
張萍萍對梁集中學非常熟悉,張豐年是學校的後勤主任,除了假期都會呆在學校裡,打張萍萍有記憶起,梁集中學就是她呆的最多的地方,在學校新建的家屬樓裡有一整層都是屬於他們家的,考進梁集中學唸書的哥哥、表哥,甚至還有表舅都不住宿舍,而是住在家屬樓裡,二舅會安排親戚來做飯打掃衛生,空閒之餘還能幫張豐年看著她。
張萍萍知道大學新生要軍訓,她幾個哥哥都經歷過,她也想過自己肯定要經歷的,但是沒想到會提早這麼多,她升高中時,梁集中學開始了第一屆軍訓,正好她趕上了。
為期一週,在正式開學之前,也就是在八月底,明明一年最熱的時候已經過去了,她卻在操場上中暑休克了。
現在家長特別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考上樑集中學的孩子基本上是家裡重點保護偏愛物件,農活幹的少,身體素質跟不上大有人在,這也是學校在高中新生入學開展軍訓的起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