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八百零二章 伊士曼的夜鶯

“此乃何人?”渡口的冒險者口中發出嘶嘶聲,他用指頭蘸著盤子裡的黃油,抹到鼻子下方,一副渾不在意地模樣。“冒險者?同行?聲名卓著?”他打個噴嚏。

伯寧不得不重複:“他叫安川,是個風行者,從法夫坦納來。”

“法夫坦納?”冒險者唸叨。“法夫坦納?”

你聾了嗎?黃油堵死了耳朵?“霧精靈王國,七支點之一。”

“沒錯。沒錯。”

你在耍我。伯寧心想。他正要給這傢伙一點顏色看。就在這時,一隊士兵叮叮噹噹穿過街道,衝進一間商鋪大肆翻找。顧客們當即四散奔逃,而店主人破口大罵。敞開的大門和窗戶給渡口餐廳裡所有人展現著雙方的衝突:士兵和看守店鋪的傭兵交手,店主人抄起一口鍋,扣在來人的頭上。

後者倒也沒還手,咒罵著甩掉緊隨而至的扳手、木塊、襪子和一隻水杯。店家又丟來水壺,這下他不得不拾起鍋子,擋在面前,才沒被熱水澆個淋頭。

“見鬼,我們在追罪犯!”這傢伙叫道,“他媽的別扔了!”

街道另一邊,人們目不轉睛地注視著這邊的混亂,佈雷納寧問話的傢伙也不例外。他強壓下怒火,不耐煩地敲敲桌子,正要開口……“有個大人物死在了碼頭。城衛隊奉命在追捕罪犯,那店家卻是個提密爾的旁系。”他問話的物件站起身,“見鬼!”

“難怪他不怕巡遊騎士。”辛一手搭在此人肩膀上,只聽哎呦一聲,這傢伙重新坐回座位。“我來問吧。附近有家出售鍊金用品的雜貨鋪,恐怕也在被搜查的行列。你要抓緊去瞧瞧麼,伯寧?”

銀頂城靠近騎士海灣,佈雷納寧很快想到一些海邊出產的特殊材料。於是他欣然站起身,將該死的問題和心不在焉的被提問者拋在身後。要從油滑的冒險者口中掏出資訊,還是要看傭兵的手段,對此他非常放心。

……

“讓我們把話挑明。”辛一邊問,一邊關上朝街的窗戶。有客人發出不滿的聲音,但他沒空在意。“你在哪裡聽說過安川?”

“當然是佈告板上。”對面的冒險者名叫詹恩,一聽便是本地人。不過在銀頂城的冒險者中,他更多被叫做“記者”或“學士”。真正的記者和學士當然不會來做冒險者,但毫無疑問,人們認可他捕風捉影的本事。

“霜露之家”結社不清楚他們要找安川的目的,或乾脆以為是伯寧為了掩飾自己,才隨意接下賞單……連那個與水妖精有聯絡的首領,自稱戴蒙的男孩或許也這麼想。於是薩德波帶他們找到了詹恩,銀頂城的冒險者,同行送他綽號“記者”。

伯寧追逐著聖經,並不明白高塔信使為什麼要尋找風行者。辛則想知道,這個號稱知曉安川下落的人又會是誰的魚餌。

“你究竟有沒有我們要的訊息呢?”

“我有確鑿無疑的訊息。”記者的指甲刮過盤子底。“我爺爺曾是騎士海灣的艦隊水手,關於船錨,沒人比我知道的更多了。”

看來我錯了,這傢伙才是真正的船錨,而非魚鉤。別指望他釣上任何人。不管指使他的人是誰,此人一定不瞭解他。“那風行者就叫安川,這是個名字。”

“安川?這不像法夫坦納……”

“這是他的真名。此人並非來自法夫坦納,而是霧精靈的鄰國斯克拉古克王國。”

“噢,對。霧精靈的名字很長,當然,只有真正擁有知識底蘊的人,才能正確翻譯——”

“別拖延時間了,詹恩。對面鋪子裡只有士兵和店家,他們會吵上一陣,短時間內不會再有人光顧……況且,你以為我的同伴真是去購物麼?”

“記者”吸了吸鼻子:“他?你的同伴愛去哪兒就去吧,與我無關。”

“你該期待他留下的。”辛嘆了口氣。詹恩扭動著身體,似乎還在等待溜走的時機。在他看來,佈雷納寧是急需情報的人,而辛是他的幫手,雖然這在委託期間是事實。

但辛在幫手中,也算是最盡職盡責的那列。一陣細小的咔咔聲在兩人之間響起。詹恩低下頭,看到盤子裡剩的油結了冰。他試圖抽回手,但盤子和桌子不知何時也凝固在了一起。

……他這才反應過來,張嘴想說什麼。傭兵猛地抓住他的頭髮,將他的整張臉按進了盤子裡。

這下,詹恩可沒了往鬍子上塗油的興致。他不斷掙扎,扭動脖子,但這頂多讓油漬黏糊糊地塗在了眉毛上,並迅速凝固、凍結在一起。很快,他連眼皮也睜不開了。“記者”發出愈來愈響亮的嘶嘶聲,他大概想反擊,但冰霜凍結了他的指頭……除非切下它們才能實現。如今他抬手都難,更別提抵抗後腦勺傳來的力量了。

“當心。”辛警告,“非要拖凳子的話,賬單可就會算在你頭上了。”

“見鬼!你……神秘……?”

“別一副新鮮勁兒,指使你來見我們、告訴你安川這個名字的人,他不也是神秘生物麼?我猜他給你露了一手,對不對?否則你決不會乖乖等在這兒。”傭兵鬆開手,黃油融化了。詹恩終於擺脫了盤子。“人們叫你記者,想必你跑得很快,記性又牢。他讓你說什麼?”

“記者”的嘴角抽搐了一下,半晌沒有開口。一滴亮晶晶的油漬墜在他的左側眉毛上。他沒有逃跑,或許是認清了現實:逃跑和反抗都毫無意義。

“只有一個名字,安川。那人只告訴我這個。”他妥協了,“我被要求在這和你們碰面,他自己會在對街的鋪子等著。”

“但願不是被搜查的那間。瞧,巡遊騎士要找的是通緝犯,他們沒說要找你的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