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其父為秦軒,為華夏青帝,為秦長青。
華夏幾多事,秦昊最終雖然也並未違逆他的意思,但他卻始終不認同他父親的道。
秦軒再次踏出一步,他每一步,輕描淡寫,卻彷彿沉重到了極致。
他想起了修真界,秦昊初經叢林法則,秦煙兒受傷,也讓他徹底醒悟。
泯去了曾經的幼稚,唯有一份堅韌,讓他仍舊掙扎在這陌生的星穹之中。
最終,仍舊是他秦長青出現,宛如一座山,出現在秦昊面前,掃清一切劫難。
秦軒還記得,自己劍斬眾生,秦昊的那種憤怒,那種與他漠然無情截然相反的慈悲。
在時間長河之中,漫長的歲月內,秦軒偶爾也會想起秦昊。
他也在思考自己,作為父親,自己如若一座山嶽,幫助秦昊、秦輕瀾掃盡了風雨。
可也是否如一座大山,壓得秦昊與秦輕瀾不可喘息。
縱然秦昊不言,可秦軒卻知道,秦昊未曾繼承他的殺伐果斷,未曾繼承他漠然無情,卻繼承了他的驕傲。
如在仙界,他從不願意自詡青帝之子,長生大帝之子,秦祖之子。
他當為秦昊,為昊天!
在歲月長河之中,秦軒神智陷入到混沌,可在瀕臨甦醒之時,他卻看到了許多。
看到了秦昊苦苦修煉,看到了自己大殺四方之時,秦昊無力相助的那種落寞。
看到了秦昊,被人冠以他秦長青的名頭時,細微神情上的那種不喜,不悅。
這些,是他秦長青曾經未曾看到的,卻在意識最為混沌的時候,記憶猶新。
再到諸天,在太古真解地,他欲要讓秦昊回到長生仙城,最終,秦昊還是違逆了他。
秦軒並非是責怪,在那一瞬,他反而理解了。
秦昊雖為其子,可他最大的劫難,卻是他敬畏,不可割捨,無法掙扎的父親。
終其一生,他都想超越,都想證明,都想擺脫……而終其一生,卻也無法做到。
這也是在太古真解地,秦軒並未執意讓秦昊回到長生仙城的原因。
大道獨行,他一向如此教導秦昊,可秦昊的大道,卻始終不如他秦長青隻身片影。
說起來也可笑,仙界之中,不知多少人也在羨慕秦昊,可秦昊,卻是在這羨慕之地,艱難喘息。
人心繁複,豈能始如一!
忽然間,一道黑暗之力便掠過秦軒的身軀,秦昊的口中發出了嘶吼,他察覺到了秦軒,身上神鎖在不斷震顫著,漆黑的鮮血,順著他的骨,肉不斷流淌而出,滴落在這刑臺之上。
可惜,他如今不過半步荒古之力,又豈能夠與這通古境鑄造的刑臺匹敵?
就算是有黑暗之力的加持,不知痛楚,也做不到與這刑臺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