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非悅被他的形容雷得外焦裡嫩的,“霍董,我怎麼感覺你最近越來越放飛自我了?以前還偶爾開啟高深模式,現在都平鋪直敘了。”
霍予沉兩手一攤,表情很是淡然,“我本來也沒什麼水平,是你情人眼裡出西施了。”
“誰說的,就你那信手拈來的那些高深的東西和通透的觀點要是隨便一個人就能說出來,那家裡的人就不把一群小傢伙交給你教育了。”
“他們那是懶。一個二個懶得出奇,就想把麻煩扔給別人。我恰好就成了收拾麻煩的最佳人選。”
“你要是不想接也沒人攔著你啊。”“那可不行,小時候把他們霍霍得太慘了。像我這麼有良心的人,還是稍微挽救一下我在他們心目中的形象,把他們最煩的事給解決了。順便給睿睿和安安找幾個伴兒,讓
他們能在小時候就適應身邊有一群人的生活,提早學會社交。”
褚非悅對此深有同感,她在這方面吃過虧,大學畢業後才發現她在跟人交流上存在不少不足。
校園時期接觸的同學和老師大部分都還是積極向上的,就算他們有複雜的一面,也不會在同學或學生的面前表現出來。
交流起來也大多都是表面上的事,直觀的利益更是很少涉及。
如果人能在小時候就建立了社交,那個人就有足夠的時間慢慢調整,而不用在離開校園之後才迅速調整自己的節奏適應社會,或是被社會的大浪潮給強制改變。
他們可以按照自己的節奏在社會上行走,有自己的態度和格調。
這是霍家的孩子或是在優秀家庭教育下的孩子會有的態度,他們比別的同齡人要早走了很多年,那差距自然而然的拉大了。
而大學畢業就是一條巨大的分水嶺,在學校他們的差距不會特別明顯,頂多比普通學生優秀一些,更願意參加各類的實踐活動和大賽一些。
一畢業那差距就立馬出來了。
普通學生有的渾然未覺,有的對於畢業倉皇失措,有的覺得那是一種解脫。
霍家的孩子和其他的少數孩子卻不會有明顯的差別。
他們會走得更穩、更從容,也更明白未來的路,也知道該怎麼努力實現他們自己的目標。
就算他們沒有進入社會工作,他們也不會是啃老、在家死宅的那一類,他們做別的事也可以支撐他們的生活或其他開支。
褚非悅是看到了餘郝、凌芒雪和顧蘊、黎響他們的生活狀態時才明白的。
黎響的家境也很好,但她當年認識黎響的時候完全看不出他的家境有多好。
只覺得這個男孩子跟其他的同齡或比他年長的男人都更穩,就算面容稚氣,笑容明亮,也不會讓人覺得他是個不靠譜的人。
黎響當時沉迷於雕花,剛開始活很少,也沒見他抱怨過,依舊有條不紊的按照他的步驟走。
也正是這一點,讓與他接觸的潛在客戶或尚未做好決定的客戶對他都有不錯的印象,回頭那些人有這方面的需要大半會優先選擇他。
這個心理褚非悅也是這兩年才慢慢悟出來的。
當下的生活節奏實在是太快了,不論哪個階層的人都會焦慮,要是能遇到個身處逆境卻不焦慮的人,他們除了會欣賞之外,還會覺得安心。
黎響也許是有了這樣的品質和氣質才會在凌芒雪第一次看到他的時候就升了好感。
霍予沉見褚非悅眼神不由得放空了,問道:“想什麼呢,這麼出神。”
“順著你的話往深想了一下,發現家境好、家風好的孩子跟其他普通孩子的差距實在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