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非悅笑得特別燦爛,真誠道:“謝謝你來看我,我前段時間落下了不少工作,現在正想方設法補呢。你呢?最近在忙些什麼?”
“我和凌芒偉打算搬回國,目前正在給孩子挑選學校,等學校確定之後,就正式回來住。”
“在國外住著不挺好嗎?”“還可以。在國外住了幾年才發現我們國家的文化太珍貴了,有很多方面還很感興趣,在國外不好研究。我之前聽說霍予沉說萬人墓葬的修復工作已經在進行了,有位白教授的身體情況很糟糕,我回來看看
有沒有接手的可能。要是有研究的機會,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就做這件事了。”
“你打算從事歷史各方面的研究了?”褚非悅對餘郝的跨行業工作表示無比的佩服。
同樣是長了一顆腦袋,差距卻這麼大,真是太刺激人了。
餘郝跨行業跨得雲淡風輕,完全遵循著她的意願走,而且成績又極為出彩,對褚非悅這種一向會給自己設定各種心理障礙的人而言有極大的激勵。
褚非悅最明顯的一點是做任何事都需要思前想後,把事情都在腦海裡過一遍才會動手。
而餘郝不一樣,她是按照她的意願和興趣改變她的人生方向和工作方向。
就連生孩子也是因為想生個孩子試試,就生了一個。
生完孩子,她真正跟孩子在一起、照料孩子的時間也並不多,但她跟孩子建立的關係與感情卻很深。
餘郝不相信那套所謂的“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愛”式的雞湯,她對那種論斷嗤之以鼻。
認為經常把這種文章標題掛在嘴邊或朋友圈的人,基本都是做不到的,甚至不明白什麼是有價值的陪伴,什麼是無用的陪伴。
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生孩子,一方面是養孩子的成本確實大,另一方面也是被所謂的陪伴說給嚇住了。
大部分的家庭是達不到有一方留在家裡全職照顧孩子的。
假如有一方留在家裡,另一方就要承擔起兩個人的收入,家庭的壓力過大,從而影響家庭氛圍。
連起碼的輕鬆氛圍都沒有了,談什麼陪伴?
因此,餘郝只有在最初的時候看了幾眼育兒書,見都挺扯的就打包送人了,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來。
她的孩子是她和凌芒偉的,自然要接受他們的教育方式,那些沒有實踐價值的長篇大論不適合她的孩子。
凌芒偉對她的很多決定都無條件支援,這件事也不例外。
褚非悅說道:“你家寶貝跟著回來了嗎?”
“回了,跟凌芒偉去探望孩子的爺爺了。”
“你不去?”
“昨晚一起吃過晚飯後就回家了,她爺爺並不喜歡別人打擾,偶爾看一眼確保他身體沒問題就行。”
“你們的性格還真像,芒雪估計適應不了這種淡如水的交往。”
餘郝臉上沒什麼表情,“她的性格確實不像,她可以建立自己的生活圈和生活方式。”
褚非悅看了一眼時間,“快下班了,我請你吃晚飯。”
“好。”餘郝絲毫要客氣的意思都沒有,十分爽快的答應了。
實際上餘郝要是客氣,那會讓人以為她被別人附身了。
她壓根就沒打算跟誰來點虛的。
褚非悅跟身邊那群人精混的時間長了,就喜歡跟餘郝在一塊。
相處起來直接而不扭捏,什麼話都能說,沒有絲毫的拖泥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