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宛坐到桌邊,拿出紙筆,逐條地寫著他的困惑,後面標註好可能解決的方式。
寫到第五條的時候,他筆尖頓了一下。
他不知道該寫什麼了。
他隱約意識到他自己的問題出現在哪裡,他好像走進了一條別人認知的路。
他把自己活成了別人眼中的人。
儘管他的家人都沒有要求他變成什麼人,他還是把這些活成了別人期待的樣子。
霍宛仔細想了想自己的變化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梳理了一段大概是從高中的時候正式成為了別人眼中的人。
那個時候他身邊還沒有對比,沒有同學,沒有直接的老師。
他絕大部分的時間是一個人在學習,一個人在做練習,一個人去考試。
那時候,雖然也有小夥伴過來學習,但是大部分的時間還是他本人在學。
他自己給自己的心理暗示就是變成別人眼中的樣子。
這一點他一直到現在才回過神來。
持續了這麼多年,他到現在才反應過來。
誰要是跟他說他智商高,他鐵定得臉紅。
那個時候少年心性,倒也還可以理解。
他已經離開那個狀態和環境這麼多年,他依舊沒有任何進步。
這讓他一度覺得難堪了。
他怎麼會把自己走到了現如今這個境遇裡?
他可以坦然的面對生活或工作中的問題,那是有一定方法解決的問題。
他與他自己的戰爭,那是沒有方法的。
他怎麼攻克這樣沒有顯現出來的問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霍宛不知道。
誰也不知道他平靜的外表之下,有一場看不見的戰爭。
這戰爭卻比任何一場都要慘烈。
贏了、輸了,皆是傷了他自己。
霍宛一直在灑滿陽光的房間坐到了太陽落山,黑暗籠罩了整個房間,他才滿身疲倦地開燈,下到一樓的廚房,簡單地做了一碗麵,便解決了一頓晚飯。
吃過晚飯之後,他依舊繼續思考著剛才的話題。
他是個很軸的人,他要做思考便全心思考著那些問題,不給自己有一絲一毫喘息的機會。
霍宛自己都被自己的這個特質給打敗了。
可他也很欣賞他的這個特質,意識到問題就應該馬上面對,否則意識到問題和沒發現問題又有什麼區別?
只是這個問題恐怕沒有他想象中的好解決。
他甚至無法準確地知道他想到的問題就是他本身所存在的問題。
他一度以為他本身是沒有虛榮心的,因為他從小就活在他人羨慕的目光裡,沒有所求,沒有特別的期待。
有所缺失,才會有所求。
所求的東西,大半是虛榮心作祟了。
他無所求,卻也生出了虛榮心。
而這虛榮心跟別的人還不一樣。
他是有想成為一個完美的人的虛榮心,想活在他人期待的目光裡,要長久的生活在他人的讚歎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