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七百六十七章 憂亂7

遼西低矮起伏的丘陵之間,已經被蜿蜒不到邊的隊伍,給佔據了。

旗幟招展大隊人馬前呼後擁,簇擁著行進的一輛用氈毯和裘皮包裹起來,豪華馬車之

中,仍舊沒法起身的藩主羅湛基,至少看起來蠟黃的臉色稍稍好了一些。

因為,

都監駱秉聲的先遣馬隊,抵達新城州治今遼寧省撫順市北高爾山)的訊息,在延遲

了好幾天之後,總算讓他稍稍安下心來。

雖然他們依舊沒有現那隻在地方肆虐的敵人,也一時半會沒能搞清楚本家那裡的幹

系和變化。

這樣就算是遼城本家那邊,真的出了什麼問題和變故,他也有這麼一個可以聚附人馬

和追隨者的根基之地。

新城州,顧名思義就是一座歷史較短的城池,源自數百年前唐太宗初次東征高句麗,

而取得遼東之境後,在遼河流域上游的關鍵位置,派行軍總管姜行本建造了這座新城

以為屏護。

後來因為相應的地理勝勢,也成為太宗二次東征,乃至歷代營州都督攻略高句麗,集

結兵員,囤積物資的前進基地和邊塞要鎮。

高句麗覆滅之後,這裡又成為鎮壓此起彼伏高句麗殘黨的大本營,是以從儀鳳二年

677年)至開元二年714年),一直是為安東都護府治所。

後來才重新移回遼東城。

現如今,也是遼東乃至整個安東南部與中部之間,掌握樞要的重鎮,因為在歷史上一

度同樣做過安東都護府治所的緣故,在城池格局上甚至還要比,如今的羅藩府遼城

更大一些的。

雖然經過歷次的徵調,但是其中還是儲集了不少物資和兵備。原本都是為了對付和防

備,那些自成一體不從號令多年的北方諸侯聯合。

當初的安東二十五家諸侯、四十七姓分藩,就在這裡下盟誓,一旦遭到北朝或是山

外草原諸侯的入侵;無論如何的嫌隙和積怨,都要立刻放下各自的紛爭,而在一致對

外中守望互助。

並且共約敢有背盟者,奪其藩號領有,各家共擊之。在此後來又生了許多事情。

包括薛氏為遼西諸侯的背盟而走,而導致安東道的勝勢逆轉;北方諸侯不堪征戰疲

敝,而暗自分裂出去自成一體;

其中至少有十數家諸侯,成為這個實踐這個盟約的代價和祭品;而羅氏也得以在缺少

薛氏的情況下,重新掌握了安東半數諸侯的盟主身份和主導權。

因此,這裡也再次成為他內定的二度會盟之所。

事情展到如今的局面,就算是刻意封鎖之下,軍中也不可避免的對於後方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