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來的那些泥金銅色的麒麟仙鶴朱雀等瑞獸造型,也是浮塵黯淡難掩上面的細微裂痕和剝裂;就連數丈寬上千人同時舉行朝會的進碣大道兩側,那些斗拱垂架闌干上的雕花和貼飾,也被剝蝕的乾乾淨淨,只剩下一團團一片片青綠相間的底彩。
這一切所見所聞,就像是現今搖搖欲墜乃至開始崩解離析的北朝,某種外強中乾的寫照和縮影。
而在正進大門的盡頭,為名為鐵渠而模仿五嶽五鎮四海四瀆,卻已經乾涸落滿塵埃的人造河川的環繞之下,九五之數的雲紋玉質升階之上,描龍織金的天子御座,就背靠著中庭巨柱而立。
在巨大的對比反差之下,顯得既是渺小又是巍峨。
用金紅黑三色帷帳環繞起來的巨柱上,除了龍鳳呈祥踏雲而起的彩色雕紋之外,還陰刻有東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班固寫的明堂詩:
於昭明堂,明堂孔陽。
聖皇宗祀,穆穆煌煌。
上帝宴饗,五位時序。
誰其配之,世祖光武。
普天率土,各以其職。
猗歟緝熙,允懷多福。
只可惜,御座左右一片凌亂和七倒八歪的旗鼓、團扇、屏風、燻爐,打破了這種最後一點莊重和肅穆感,滿地狼藉的廢棄物件和上面密密麻麻的腳印汙漬,昭示著這裡最後的時刻,曾經生過的爭搶和奪行為。
輪番觸控和觀賞完御座之後,光是圍著巨柱的中軸,繞著這第一層的乾元大殿,走馬觀花參觀上一大圈,也足足花了我們小半個時辰。
“帶路把。。”
然後我對著順路抓來的幾名哭喪著臉的內侍道。
“引我到上面去看看”
明堂的佈局乃是“上為嚴配之所,下為佈政之居”。因此上面的樓閣中層層疊疊供奉和祭祀了,不少歷代皇帝的神主牌位,也是明堂之中相對儲存完好的部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站在頂層的外延角樓欄架上,在碩大的簷下風鈴聲聲中,欣賞完整個荒敗凋零為主色調的紫薇城,所特有的落日盛景之後,從上層建築下來之後已經是天色昏暗了;
正當大多數人還沉靜在某種目眩神移或是陶醉難以自拔,我突然開口道;
“可以了,我們動手吧。。”
“什麼。。”
“動什麼手啊。。”
劉延慶、王貴、崔邦弼他們紛紛露出某種詫異或是驚疑的表情來。
“大帥。。這有些不太妥當吧”
看起來硬著頭皮的風捲旗,對我低聲勸諫道。
“好歹是昔日大唐天子的朝會之所,古今難得的傑作,就這麼毀了實在有些可惜。。”
“你們誤會了,這明堂當然可以留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