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許久沒有做夢了,因為這個夢格外的詭異。
屍山血海,以及從無所不在的血泊裡,爬出來各種殘缺不全,流彈著噁心體液的哀號人形,他們就像是扭曲的影子一樣,步履蹣跚的手腳並用,努力向我爬了過來。
其中很有些似曾相識的感覺,或許在哪個路口,或許在那個村莊的廢墟,我所遺憾的,我所驚詫和憤怒的記憶碎片,幾乎都化作了各種形態的投影。
大概是最近戰地上無形間積累的壓力多了,我也有了心理輔導的需要了,面對這一切我甚至還能如此自嘲的。
不知不覺我手上已經是人命累累了,為此後悔麼,這怎麼可能,我可是穿越者,身負數千人的寄託和野望,註定要給這個世界帶來翻天覆地變化的穿越者,
你們這這些生命旅程中偶然片刻的醜惡風景,連抗爭自己命運的希望和能耐都沒有,就只能死後裝模作樣來嚇人的戰五渣,又能奈我何。
我幾乎是有些狂熱和歡快的伸展開手腳,迫不及待的要大於一場了。
然後隨著,我惡狠狠的冷笑著,將最後一個疑似受害者的扭曲面孔,踩在泥土裡的動作,世界像是不堪蹂躪崩碎了一般,場景再次變幻,
火燒雲一般的天幕之下,無窮無盡橫七豎八斜插的殘破刀劍槍盾,構成綿連不絕兵器叢林,一山又一山,怎麼也望不到的不知名戰地廢墟,或者說是充斥這整個地平線的武器墳場。
在更遠和極遠的地方,我甚至看見了倒樹在泥土中的槍械,以及類似戰車、飛行器和鉅艦的物體,它們被夕陽沾染成某種怵目驚心的昏紅,就是是無數的血水於枯蒸騰之後有積澱而成的不詳低調。
無限劍制,還是,我忍不住伸出手去,
隨著我觸控的的動作,像是撥動了某個無形的齒輪一般,以肉眼可見的度,被歲月銷蝕著,從表面出現的鏽跡斑斑,到化作一蓬蓬在風中消散的鐵砂,最終揚沒在暗色的塵土裡。
最後只剩下天空和大地攪亂在一起混沌中,那隻幾乎無所不在的正三角眼睛,它似乎在催促著我去做些什麼。
我心跳異常急的從行軍床上慢慢坐起來,用大口的呼吸來驅散,充斥在身體裡的脫力感,打量了一眼周圍的環境,微微亮的晨光,從帷幕的一角漏了進來,照亮了室內陳設的輪廓,城市的簡易沙盤,掛在牆上的地圖,已經武器架上的長短火銃和單刃劍。
我吁了一口氣,還好,至少沒有再穿越到什麼亂七八糟的地方去,
守候在外頭的護兵,聽到動靜,低聲詢問和問候了幾聲,能夠當任我帳前護兵的,自然都是這隻小隊伍中的優秀之選,只是在日常服侍生活起居上,他們作為軍人的專長,就沒法派上多大用處了。
目前每一個人手都是珍貴的,我沒有必要為個人的虛榮和一點未必租到的舒適性,去浪費這些人力資源。
因此在公眾場合前呼後擁,體現地位和排場的需要前提之外,這種空間內,我還是儘量自食其力的好。
將行軍床收起來樹到一邊去。
說是床,其實就是兩根棍子一塊機制厚布縫製的多用途擔架,加上兩端有可以背掛或是提握的繩套作為固定。
除了救助傷員之外,也可以用來短程運送物品,甚至豎起來作為某種營帳外牆,墊上木板和石塊變成掩體,或是涉水泅渡搭起的便橋部件。
而行軍床只是這東西的眾多用途之一。只有要合適的支撐物,從木架、馬鞍到隨處可見的石頭磚塊,甚至是稻草和樹枝,都可以當作床來用。
畢竟南朝的大部分版圖,都處於溫暖多雨潮溼的溫帶到熱帶,天南亦是如此,哪怕是身處城樓之上,地氣亦是相當的重,要是直接躺在上面,很容易落下腰痠背疼風溼之類的大小毛病
適當的注意這樣的小細節和多多借助前人的經驗,可以避免很對不必要的非戰減員。
簡單沾水搽把臉,吃過熱乎乎的於菜魚鬆麵餅泡湯,士兵們則是隔夜烤餅夾冷罐頭肉,配大醬湯的早食,
在縈景門錢,簡單的點數和會操熱身之後,由少量騎兵舉起城頭上取下的旗幟為先導,我們列隊就出。
我不是第一次親自上戰場,但是穿甲還是第一次,冰冷的甲片透過柔軟的絲綢襯裡,讓人感覺有些不自在。
這是一具南朝特色的素黑筒明光甲,由鱗甲遮護上胸和肩膀的披膊,內套環鎖及膝的長筒身,以及用絹麻包住胸腹要害,兼防刮搽的抱肚,自上而下三件套構成。
穿起來大概有十幾斤,再加上用金屬細網遮住後腦和頸下的半緣鐵兜,沉甸甸感覺的墜在身上,沒多久汗水就浸透了棉布內襟,就連背掛的火銃和腰胯的精裝銀邊長刀,都幾乎感覺不到了。
隊伍最前面戴少數圓鐵盔的是白兵隊,戴鑲片皮盔的則是矛隊,而居中銃隊和射聲隊,則只帶了素色璞頭和包頭汗巾,以免影響視線和射界。
相對整齊劃一的行進在滿是血跡和其他殘留的街道上,除了行進步伐和背具、武器在甲片上摩擦的沙沙,以及此起彼伏老兵糾正佇列和次序的低低喝斥聲外,就沒有太多其他的聲響。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被稱為府城的天南城,最初營造的面積就很大,也聚集了大量人口和豪門勢家的精華,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說,官軍“肅清”地方的任務,真的是任重道遠啊。
沿街坊區的屋舍宅邸和殘破建築裡,可以時不時的見到成群結隊官軍在裡面活動的身影和響動,少數坐在坊區牆頭或是望樓上持弓抱弩的警戒人員,則充滿警惕的冷冷打量著我們。
偶有滿載傷兵和屍體的大車,成群被驅趕下哭哭啼啼的居民,與我們擦身而過。這就是“肅清”城區的代價。
比照西京長安承天門建造的應天門,巍峨華美的城樓連同數重牌坊,已經被轟塌成數堆不可分辨的廢墟,露出後面寬敞而筆直的中街大道。
我甚至有一種錯覺,似乎是時空置換,又讓我回到洛都遊學,每年節慶開放的天街觀禮之上。站在名為廢墟的門樓位置上,應該是那個大唐的虛位天子和他的近臣。
指派給我們的是所謂“援應任務”,就是打掃戰場的性質,對於官軍新奪取的區域,進行進一步的治安清理和後續管制;
搜尋那些躲在旮旯裡的漏網之魚,將其驅趕出來殲滅俘獲;乃至在廢墟中清理出臨時通道,尋找收集可以使用的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