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慕容武在“戶統調”跌宕起伏的遭遇與心路歷程。
被稱為“馬統調”的部門所在地,與與畜牧站的馬糞味與嘈雜聲鄰的一處建築,具體負責人童昊,則是在一堆請示報告的事務,很有些愁眉苦臉加無可奈何的情緒。
相對於對從業人員門檻要求不高,而需求量甚大的“戶統調”,他所負責“軍馬淄務統計調查處”走的卻是少而精的路線。
畢竟是在軍的活動,代表了某種敏感性和政治立場,個人的忠誠與立場傾向的可靠性,才是最先被考慮的。
雖然他這個部門的初步構成,都是士兵委員會里挑選出來,沒有牽掛和負累的骨幹,對於平日裡反覆輸灌的理念有著高度認同,並且日常身體力行而積極進的態度。甚至不乏犧牲和奉獻精神。
但作為軍隊內的情偵監察部門,這些還不夠。他眼下需要的是更多專業技巧和經驗的人手。
畢竟相對於放在明面的那個,糾察不法矯正風紀的軍監察部門,目前置制使下所屬,由濟水防禦使,兼青州守捉使趙隆掛領的內軍巡院。
他們同樣還有針對、監控和排斥,來自後方的各方勢力,以及朝官面滲透和影響,等隱秘勾當的日常需要。
雖然那位大人已經給他規劃了一套,關於相應組織制度的綱要概述和工作展方向的思路。但在具體操作和技術細節的缺憾和不足,卻是無法迅彌補起來。
如,如何在常態勤務下的掩飾自己任務和地蒐集情報,如何在平淡的軍隊日常,保持敏銳的洞察力,及時現軍異常動態和個人群體的可疑行跡。
而這些東西,只能靠時間和經歷,慢慢磨礪出來的。
好在目前一切都是草創未,對於內部防要刺察的壓力和需求不是那麼大,也有足夠大額容錯率,讓他們去一步步的慢慢摸索。
儘管如此,對於他這個刑名世家出身,卻吃過牢飯的前學子來說,不啻是趕鴨子架,壓力山大而滿頭無緒。
畢竟,他更多長於實務和行動,而不是與字和報表作鬥爭。
因此,他只能從那些童子營和少兵隊裡打主意,挑些有點字基礎又心思較機敏,或是學東西快的人選,以見習和借調為名,把這些半大小子拉過來,壓榨勞力而充作跑腿和外圍。
然後日後等他們逐漸熟悉長成了,自然成了這個部門的新血和基石,他也不用那麼煩惱的需要事事親為,而大小皆抓了。
...
剛剛隨軍回到江寧,還沒有來得及返回紫金山大營,我再度接到了監國的召見。
只是這一次再入行在,卻多少感覺到某種變化和分為
如,原本負責警掖內廷的龍虎班前和門槍直,都被換成了來自幕府的玄都衛士的服色、旗幟。
依照國朝例制,警哨隨扈的部隊,是按照大內、幕府和臨時行在不等地點的需要,分為十幾個大小不等的具體編制,其既有號稱天子親軍的殿前軍和純粹由禁前軍官組成的御龍直,亦有來自拱衛諸軍之的四衛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