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八十九章 綢繆

閒餘下來的時間,除了給各人指派任務,打探訊息和進展之外,就是老老實實的寫策劃書和做筆記,順便做點手工實驗。

我面前放著,一包焦黃色的絲狀物,包裝紙上還用蠅頭揩寫著產地、品種和商家字號,算是最早的商業品牌,也是市面上可以買到的最高階的菸草製品

得益與那位無所不能的穿越者前輩,名為菸草的東西,以可可豆之類明顯屬於外洲大洋的舶來物一起,已經提前出現在這個時空位面,

但是顯然他對繼續改進和深化展這個產品系列的興趣不大,因此歷代沿襲下來的菸草製品,還是那種簡單的烤煙葉切絲,放在菸斗、煙管之類點燃的傳統做法,能夠用金屬或是玻璃、玉石質地的水菸袋過濾下再吸,或是研磨成末直接放到類似鼻菸壺樣的東西里吸,就算是高階大氣了。

但更進一步的改良,對我來說,真還沒有什麼技術難度。

用木棉加工後剩下的邊角料,很容易就搞出類似過濾嘴一樣的東西,再用包裝紙捲成細細的長條,一隻現代香菸的雛形,就這麼出現了,然後再在菸絲里加上其他新增物和成分,比如用於培的茉莉花、薄荷之類的香料,不同口味和特色的產品就這麼誕生了。

原料來源也極其廣泛,不要說廣南、安南這些大6本土,就是西至南天竺,或是東至夷洲,諸多外島藩領,亦是廣為種植,甚至在普通田戶人家的田間地頭,房前屋後,都會種植一些,作為提神醒腦的自用之物,我只要挑選合適的品種,嫁衣包裝就夠了,

還有就是,這個時空已經現了硝化製冰法,就是利用雙重容器的反向熱傳遞,在外層容器的硝石和水的化學反應,大量吸取熱量的過程中,將內層容器的果汁之類原料,冷凝成並誇或是冰沙之類的冷飲。

在這個基礎上,我依照記憶,加入奶油和食用明膠之類的稠化劑,口感更加細膩酥軟的冰淇淋,就這麼誕生了。

此外還有,宇文蘿蘿專門提供的一些樣品,主要讓我從現代男性的立場,給於改進和完善的意見,好掘出更多細化深加工的增值空間。

比如:在這個時代已經有了粗蒸餾的藥用酒精,雖然還很渾濁,但是沉澱和過濾之後,加入玫瑰露之類的香水和精油製品,就成了具有燻蒸揮效果的獨家秘方產品,

然後我又在她生產的香皂類裡,加入硫磺粉的成分,這樣就成了可以治療面板病的硫磺皂。這種東西在天氣炎熱雨溼,多面板病的嶺南乃至中南半島,和眾多海外藩,都有潛在的市場。

還有就是一些調味料的深加工,比如從曬於培制的水產漁獲中,提取海鮮味,製作精煉的耗油,蝦醬,魚露什麼的,或是將這個時代已經擁有或者現的香料調味品,按照後世的記憶進行搭配調製,至少這個世界,得益於唐人的地理大擴張帶來的,海運和貿易事業大繁榮,為我提供了足夠的品種和選擇。

說起來實在慚愧,得益於這個世界的高開度和成熟體系,我作為穿越者想要做出的創新思路和專案,實在不是太多,這一路下來絞盡腦汁,目前也就想起這幾樣,都是在原來基礎上進行改良的方向。

而沒法像其他穿越者一樣憑空爆出一對令人瞠目結舌的技術成果和產業體系。

相比之下,我對火器的改良,更上心一些,

南朝現下的火器運用雖然很廣泛,每年都要從本土和海外各地輸入大量的硫磺硝石,但是展水準的未免有些參差不齊,南朝的軍隊中,也是比較注重投擲類的爆炸武器,或是類似燃燒彈的縱火武器,但是對身管武器的研和改進,卻不怎麼上心,幾乎是放任自流的態度。

因此對民間用用的火銃之類,管制頗為寬鬆,畢竟這種笨重繁複的東西,需要有一定的身家和專門技術,才能玩的轉,等於變相提高了門檻和限制了氾濫的可能性

這對我既有好處已有壞處,

我那隻魔改的面目全非的燧手槍,已經被徹底拆解,交給天工號裡的大師傅們去手工制模,嘗試性小批次的生產出相應部件,如果能夠成功的話,我還會讓他們再嘗試利用類似的結構原理,改造成長身管的步槍之類的東西。

說實話,跨越性更大的銅底火和紙殼定裝彈,對於喜歡泡軍史論壇的我來說,都已經有眾多實驗黨和技術宅論證出來,相對成熟的手工流程和技術說明,唯一的難題是作為擊底火的雷汞。

因此目前還只能考慮在燧槍的基礎上減輕重量,提高射和準頭,線膛這種高階大氣的東西,就暫時不考慮了……

相應的戰術操條和使用維護流程,也在摸索編制中,

只要能夠區域性形成足夠數量的火力,用來壓制個人武力的強橫,不在話下,這也是我關於被炒的通緝令,所剩下的最後一點心病。

相關的訓練已經開始著手了,雖然有點臨時抱佛腳的味道,但是總道是有彼沒有好。

不遠處左城區位於溪邊小渡頭的廢棄倉場,已經被我買下來的,因為作為昔日破產某商社的堆煤之地,這裡有足夠大的貨場以及相應的倉房,修繕一下就行重新使用,還便於利用散步全程的珠江支流水運,來輸送物資和人員,也有足夠高的圍牆,擋住那些不必要的窺探和好奇心。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在其中

已經用木樁和沙袋,壕溝什麼的,簡單的佈置成一個包含室內和室外訓練場,韓良臣在風捲旗配合下,已經開始扮演起某種程度上的教頭角色,而來自陳夫人身邊的那些騎從護衛,在奉命迴歸之前,也將在這裡按照各自的經驗,指導一二,比如馬步對抗的戰術,小組抱團的結陣什麼的。

人員主要來自藩生子,也就是羅氏藩內,底層土戶的子弟,因為生得多了怕養不活,基本給賣身到本家,充作某種意義上的奴僕或是,運氣好的花,可以上升為親隨,也算是一條常見的出路,雖然沒有受什麼教育,但是生在吃苦耐勞,服從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