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她們知道語言環境,黃老師帶著她們這些鄉下孩子來到省城南陽。
吳鳳小時候想離家出走來當保姆、打掃衛生養活自己的城市,終於有機會第一次來到。
高樓、車流、東拐西彎的道路……她眼睛都看花了。
綠草坪的寬大廣場讓她瞪大了眼珠;地板明亮得像鏡子的大商場人行電梯她慌慌張張踏上去跳出來;琳琅滿目的商品給她高不可攀的羨慕……
黃老師笑著說:你們以後還會看到更大更繁華的城市。
南陽城的圖書館、科技館是她們此行的只要目的地。
黃老師用英語講解,她看一眼就立即嵌入心裡的地方,牢牢地記住與之相關的單詞和表達。
圖書館有英語角,黃老師特別牛的用英文和外國人,一些大學生交流,談笑風生。
吳鳳她們看呆了……
回去的路上,黃老師告訴她們“其實你們的頭腦不比城裡孩子,但生活學習條件比不了,所以你們在學習要制定好作息規律,必須自律。
你們進城後,看見自己穿得土,你們的自卑我都看見了。不用擔心,穿得樸素也要整潔,要乾淨。這就是著裝要求,就會有氣度,對自己有更高的期望值,未來也能更好地進入社會。
這次南陽城之行,黃老師的支援、鼓勵和知道,是在縮短她們和城裡孩子的差距。
吳鳳內心感覺被點燃了,她激動地表示“我必須要做出改變!我應該去做!我有了的自信。”
黃琴的到來,真正改變著吳鳳們這群農村初三孩子的命運。
吳鳳就像完全變了一個人,容光煥發,精神抖擻。
吳建和吳敏已經初三畢業回家務農。
吳建想去父親工地學工程,但娘娘要他結婚後再出門。
要知道村裡那光棍老頭為了娶吳鳳,已經把兩萬彩禮錢準備得差不多了。
娘娘把吳敏叫上,去學校打探到吳鳳的學習情況。
吳敏如實說她的學業在整個初三現在號稱no1,英語提升後,更是厲害。
娘娘憂心忡忡,神情恍惚。擔心著她萬一真考取了中專,她爸肯定也會同意她讀中專的。
那吳建娶媳婦要的彩禮錢,或許會因為她考取中專而生變。
娘娘叫來吳建,讓他不要坐以待斃,要找個機會讓那個老男人捷足先登,把吳鳳處理了,生米做成熟飯,她自然不能再去讀書,更不能讓去參加中專考試。
娘娘在實施這個計劃前,就告訴吳建,這事只能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那天放學吳鳳快速挖了一大籃豬草回家,娘娘就忽然提醒她告,“現在你哥你姐都沒讀書了,就你還在讀,反正又考不起中專,就算讀完初三有個屁用。
男為天,女為地;女人少說話,多幹活;女子不應該往上走,就應該在最底層……早點嫁人是最好的出路。”
這莫名其妙的話讓她愕然,娘娘意思要她屈從於命運。
她們農村確實有一套女子禮教規範:公眾場合不能酸眉醋眼,張東望西。可以笑,但不能把嘴巴張得象窯口一樣。坐時應兩膝併攏,不能八叉雙腿。
“娘娘,我知道我是個女孩,該注意的我會注意。但是封建社會的那些三從四德,三寸金蓮、貞節牌坊、女子無才便是德,哪一個不是浸透了女性的血與淚?有哪一個不是建立在犧牲女性權利的基礎上?
女人可不能在男人面前只能屈服。
女人一樣可以該說就說,該笑就笑,要有自己的一份自由。
你在我爸面前也沒有屈服嘛,比我爸還兇,怎麼要求我女子不應該往上走,就應該在最底層?這不是天大的笑話嗎?”
初三的吳鳳已經變得伶牙俐齒,說得這個娘娘啞口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