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章 一個人尋找生母

尋找親生母親,是每一位被遺棄孩子長大成人的夢想。

九十年代中期尋人,那時沒有如今遍佈全國的dna基因庫,沒有網路時代的方便快捷融媒體平臺、沒有‘寶貝回家’等公益組織的幫助……就僅僅憑她工作之餘的一己之力。

童年的感受像彩色變黑白,在娘娘那,動不動就給她拳打腳踢…充滿了害怕與防備惶惶不安的黑白眼神中,總還感覺彩色的繽紛。

她冥冥之中感覺父親帶她第一次看見娘娘,她是有陌生感知的。

也就是說,她明確的生母並不是一出生就拋棄她,而應該是用奶水哺育她,養過她的。

起碼是兩三歲,甚至三四歲,所以不管在吳家寨曾經多麼難過,她堅信彩色夢的存在。

如今她一步一步走來,有了能力,再加上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內心驅使她必須趕快尋找。

這個高速公路專案部施工地四周是高聳連綿的群山,倚天撥地,氣勢磅礴,有如萬鈞雷霆,排闥而去,形成一道聳入雲天的天然巨屏,即將開工的高速公路就順著沿河岸線下方的山路之間,老公路線對面。

建設高速公路,政府投入了大量資金。

高速公路不需要上上下下一會踩油門一會踩剎車,全程設計時速120kh。

這樣的高速公路很貴,考慮到卡車和汽車節省的燃油成本。可以讓卡車和汽車司機以更快的速度、更短的路程到達同樣的目的地,從而大大節省燃油和運輸成。

農民以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成本把自己的糧食運到最近的城市。而糧食經銷商也能夠找到更遠地方的買家,賣出更高的價格。

有了這些路之後,農村經濟發展也會有一個質的飛躍,和現代化進一步接軌。

作為農村孩子出生的吳鳳,建設這樣強國富民的國家高速公路工程,內心也感到特別自豪。

他們株段專案部駐地在沿線河對面的山林村裡。

要過河,除了船隻擺渡,主要是靠兩岸連線的一座老吊橋。

老吊橋興建於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的鋼索吊橋,就是父親輩公路工人當年修湘黔公路時修建的,三十多年了,一直給小村出行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但老吊橋看起來非常原始,僅僅由一些不規則木板和繩索加以固定,底下就是洶湧的河流,搖搖欲墜。

吳鳳和其他專案部成員一樣,只有透過這座吊橋才能到對面山林村駐地。

難怪公司里人都不願意來這個專案部,說到這裡是當‘野人’。

然而,對於她而言,並不因為這裡的地勢的險要和艱難而生畏。

這裡是她出生的地方。

滔滔江水流淌,一路翻滾跨越千山萬水。

她安靜地坐在河畔,不禁遐想:當年父親和母親在這裡相遇,她還彷彿看見了一個女人朦朧的身影,那是生母嗎?自己想念了她快二十年,生母也有想念過她這個女兒嗎?這裡竟然是關乎她命運攸關的鄉村。

她當然願意來建設這裡。

這次修高速公路,和當地政府村村通工程有銜接。這座老吊橋旁邊修上正規的鋼筋混凝土平坦石橋,讓村裡人進一步走出大山,與全國同步邁向文明之路

人海茫茫,不知道生母的名字和具體地址,只能用父親的名字去反問當地上的年紀的村民,可有人家記得當年吳大為的名字。

上了年紀的村民都搖頭說不知道,她就特別後悔為什麼當初沒有在父親口裡問出母親的名字。

她太遺憾!

越是繼續尋母的苦難,她越是覺得女人的命運一定是自己把握。

這時,這個高速公路專案部一樣有想追她的男人。

那是監理公司年輕的副總監張明,高大英俊、一表人才,家就是株洲當地的,在監理公司年紀輕輕就是副總,也是自己建設施工方的直接上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