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來道:“這一去,要踏看路道,不許在霄漢中行,須是要半雲半霧,目過山水,謹記程途遠近之數,叮嚀那取經人。但恐善信難行,我與你五件寶貝。”
即命阿儺、迦葉,取出錦襴袈裟一領,九環錫杖一根,對菩薩言曰:“這袈裟錫杖,可與那取經人親用。若肯堅心來此,穿我的袈裟,免墮輪迴;持我的錫杖,不遭毒害。”
這菩薩皈依拜領。
如來又取出三個箍兒,遞與菩薩道:“此寶喚做緊箍兒;雖是一樣三個,但只是用各不同,我有金緊禁的咒語三篇。
假若路上撞見神通廣大的妖魔,你須是勸他學好,跟那取經人做個徒弟。
他若不伏使喚,可將此箍兒與他戴在頭上,自然見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語念一念,眼脹頭痛,腦門皆裂,管教他入我門來。”
那菩薩聞言,踴躍作禮而退。
即喚惠岸行者隨行。那惠岸使一條渾鐵棍,重有千斤,只在菩薩左右,作一個降魔的大力士。
菩薩遂將錦襴袈裟,作一個包裹,令他背了。
菩薩將金箍藏了,執了錫杖,徑下靈山。
這一去,有分教:佛子還來歸本願,金蟬長老裹栴檀。
那菩薩到山腳下,有玉真觀金頂大仙在觀門首接住,請菩薩獻茶。
菩薩不敢久停,曰:“今領如來法旨,上東土尋取經人去。”
大仙道:“取經人幾時方到?”
菩薩道:“未定,約摸二三年間,或可至此。”
遂辭了大仙,半雲半霧,約記程途。
有詩為證,詩曰:萬里相尋自不言,卻雲誰得意難全?
求人忽若渾如此,是我平生豈偶然?傳道有方成妄語,說明無信也虛傳。
願傾肝膽尋相識,料想前頭必有緣。
觀音與木叉一直東來,不一日就到了長安大唐國。
斂霧收雲,師徒們變作兩個疥癩遊僧,入長安城裡,早不覺天晚。
行至大市街旁,見一座土地神祠,二人徑入,唬得那土地心慌,鬼兵膽戰,知是菩薩,叩頭接入。
那土地又急跑報與城隍社令,及滿長安各廟神只,都知是菩薩,參見告道:“菩薩,恕眾神接遲之罪。”
菩薩道:“汝等切不可走漏一毫訊息,我奉佛旨,特來此處尋訪取經人。借你廟宇,權住幾日,待訪著真僧即回。”
眾神各歸本處,把個土地趕在城隍廟裡暫住,他師徒們隱遁真形。
…………
貞觀十三年,歲次己巳,九月甲戌初三日,癸卯良辰。
陳玄奘大闡法師,聚集一千二百名高僧,都在長安城化生寺開演諸品妙經。
那皇帝早朝已畢,帥文武多官,乘鳳輦龍車,出離金鑾寶殿,徑上寺來拈香。
怎見那鑾駕?真個是:一天瑞氣,萬道祥光。
仁風輕淡蕩,化日麗非常。千官環佩分前後,五衛旌旗列兩旁。
執金瓜,擎斧鉞,雙雙對對;絳紗燭,御爐香,靄靄堂堂。
龍飛鳳舞,鶚薦鷹揚。聖明天子正,忠義大臣良。介福千年過舜禹,昇平萬代賽堯湯。
又見那曲柄傘,滾龍袍,輝光相射;玉連環,綵鳳扇,瑞靄飄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