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道:“師父說那裡話!常言道,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我等與你做徒弟,就是兒子一般。又說道,養兒不用阿金溺銀,只是見景生情便好。你既身子不快,說甚麼誤了行程,便寧耐幾日何妨!”
悟空伏侍著師父,不覺的早盡午來昏又至,良宵才過又侵晨。
光陰迅速,早過了三日。
那一日,師父欠身起來叫道:“悟空,這兩日病體沉痾,你且扶我起來,取出我的紙、筆、墨,寺裡借個硯臺來使使。”
悟空道:“要怎的?”
長老道:“我要修一封書,並關文封在一處,你替我送上長安駕下,見太宗皇帝一面。”
悟空道:“這個容易,我老孫別事無能,若說送書,人間第一。你把書收拾停當與我,我一筋斗送到長安,遞與唐王,再一筋斗轉將回來,你的筆硯還不幹哩。但只是你寄書怎的?且把書意念念我聽,唸了再寫不遲。”
長老滴淚道:“我寫著:臣僧稽首三頓首,萬歲山呼拜聖君;文武兩班同入目,公卿四百共知聞:當年奉旨離東土,指望靈山見世尊。不料途中遭厄難,何期半路有災迍。僧病沉痾難進步,佛門深遠接天門。有經無命空勞碌,啟奏當今別遣人。”
悟空聽得此言,忍不住呵呵大笑道:“師父,你忒不濟,略有些病兒,就起這個意念。你若是病重,要死要活,只消問我。我老孫自有個本事,問道:‘那個閻王敢起心?那個判官敢出票?那個鬼使來勾取?’若惱了我,我拿出那大鬧天宮之性子,又一路棍,打入幽冥,捉住十代閻王,一個個抽了他的筋,還不饒他哩!”
三藏道:“徒弟呀,我病重了,切莫說這大話。”
三藏道:“我今日比昨不同,咽喉裡十分作渴。你去那裡,有涼水尋些來我吃。”
悟空道:“好了!師父要水吃,便是好了。等我取水去。”
即時取了缽盂,往寺後面香積廚取水。
掇起缽盂,著上涼水,轉出香積廚,就到方丈,叫聲:“師父,吃涼水哩。”
三藏正當煩渴之時,便抬起頭來,捧著水,只是一吸,真個渴時一滴如甘露,藥到真方病即除。
悟空見長老精神漸爽,眉目舒開,就問道:“師父,可吃些湯飯麼?”
三藏道:“這涼水就是靈丹一般,這病兒減了一半,有湯飯也吃得些。”
悟空連聲高高叫道:“我師父好了,要湯飯吃哩。”
教那些和尚忙忙的安排。淘米,煮飯,扞面,烙餅,蒸饃饃,做粉湯,抬了四五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唐僧只吃得半碗兒米湯,行者止用了一席,家火收去,點起燈來,眾僧各散。
三藏道:“我們今住幾日了?”
悟空道:“三整日矣。明朝向晚,便就是四個日頭。”
三藏道:“三日誤了許多路程。”
悟空道:“師父,也算不得路程,明日去罷。”
三藏道:“正是,就帶幾分病兒,也沒奈何。”
翌日,師徒兩人投西前進。
不覺夏時,正值那薰風初動,梅雨絲絲,好光景:冉冉綠陰密,風輕燕引雛。
新荷翻沼面,修竹漸扶蘇。芳草連天碧,山花遍地鋪。溪邊蒲插劍,榴火壯行圖。
師徒兩人,耽炎受熱,正行處,忽見那路旁有兩行高柳,柳陰中走出一個老母,右手下攙著一個小孩兒,對唐僧高叫道:“和尚,不要走了,快早兒撥馬東回,進西去都是死路。”
唬得個三藏跳下馬來,打個問訊道:“老菩薩,古人云,海闊從魚躍,天空任鳥飛,怎麼西進便沒路了?”
那老母用手朝西指道:“那裡去,有五六里遠近,乃是滅法國。那國王前生那世裡結下冤仇,今世裡無端造罪。二年前許下一個羅天大願,要殺一萬個和尚,這兩年陸陸續續,殺彀了九千九百九十六個無名和尚,只要等兩個有名的和尚,湊成一萬,好做圓滿哩。你們去,若到城中,都是送命王菩薩!”
喜歡千迴夢後誰在敲門請大家收藏:()千迴夢後誰在敲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