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二十七章 到了

長老下了馬道:“華光菩薩是火焰五光佛的徒弟,因剿除毒火鬼王,降了職,化做五顯靈官,此間必有廟祝。”

遂一齊進去,但見廊房俱倒,牆壁皆傾,更不見人之蹤跡,只是些雜草叢菁。

欲抽身而出,不期天上黑雲蓋頂,大雨淋漓。

沒奈何,卻在那破房之下,揀遮得風雨處,將身躲避。密密寂寂,不敢高聲,恐有妖邪知覺。

坐的坐,站的站,苦捱了一夜未睡。

咦!真個是:泰極還生否,樂處又逢悲。

師徒兩人在那華光行院破屋下挨至天曉方才出門,上路奔西。

上了大路,果然西方佛地,與他處不同。

見了些琪花、瑤草、古柏、蒼松,所過地方,家家向善,戶戶齋僧,每逢山下人修行,又見林間客誦經。

師徒們夜宿曉行,又經有六七日,忽見一帶高樓,幾層傑閣,真個是沖天百尺,聳漢凌空。

低頭觀落日,引手摘飛星。豁達窗軒吞宇宙,嵯峨棟宇接雲屏。

黃鶴信來秋樹老,綵鸞書到晚風清。此乃是靈宮寶闕,琳館珠庭;真堂談道,宇宙傳經。花向春來美,松臨雨過青。

紫芝仙果年年秀,丹鳳儀翔萬感靈。

三藏舉鞭遙指道:“悟空,好去處耶!”

悟空道:“師父,你在那假境界假佛像處,倒強要下拜;今日到了這真境界真佛像處,倒還不下馬,是怎的說?”

三藏聞言,慌得翻身跳下來,已到了那樓閣門首。

只見一個道童,斜立山門之前叫道:“那來的莫非東土取經人麼?”

長老急整衣,抬頭觀看,見他身披錦衣,手搖玉麈。

身披錦衣,寶閣瑤池常赴宴;手搖玉麈,丹臺紫府每揮塵。

肘懸仙籙,足踏履鞋。飄然真羽士,秀麗實奇哉。煉就長生居勝境,修成永壽脫塵埃。聖僧不識靈山客,當年金頂大仙來。

孫大聖認得他,即叫:“師父,此乃是靈山腳下玉真觀金頂大仙,他來接我們哩。”

三藏方才醒悟,進前施禮。

大仙笑道:“聖僧今年才到,我被觀音菩薩哄了。他十年前領佛金旨,向東土尋取經人,原說二三年就到我處。我年年等候,渺無訊息,不意今年才相逢也。”

三藏合掌道:“有勞大仙盛意,感激!感激!”

遂牽馬挑擔,同入觀裡,卻又與大仙一一相見。

即命看茶擺齋,又叫小童兒燒香湯與聖僧沐浴了,好登佛地。

正是那:功滿行完宜沐浴,煉馴本性合天真。千辛萬苦今方息,九戒三皈始自新。魔盡果然登佛地,災消故得見沙門。

洗塵滌垢全無染,反本還原不壞身。師徒們沐浴了,不覺天色將晚,就於玉真觀安歇。

次早,唐僧換了衣服,披上錦襴袈裟,戴了毗盧帽,手持錫杖,登堂拜辭大仙。

大仙笑道:“昨日縷,今日鮮明,觀此相真佛子也。”

三藏拜別就行,大仙道:“且住,等我送你。”

悟空道:“不必你送,老孫認得路。”

大仙道:“你認得的是雲路。聖僧還未登雲路,當從本路而行。”

悟空道:“這個講得是,老孫雖走了幾遭,只是雲來雲去,實不曾踏著此地。既有本路,還煩你送送,我師父拜佛心重,幸勿遲疑。”

那大仙笑吟吟,攜著唐僧手,接引旃檀上法門。原來這條路不出山門,就自觀宇中堂穿出後門便是。

大仙指著靈山道:“聖僧,你看那半天中有祥光五色,瑞靄千重的,就是靈鷲高峰,佛祖之聖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