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突襲蒙詐式’問詢法,是一次我和老黃喝酒的時候,這個干預審出身的老刑偵告訴我的辦法,其實也不是什麼學名,就是刑警隊內部的一種俗稱。
當警方遇到冥頑不化的犯罪嫌疑人,審訊打不開突破口的時候,有時會採取在對方猝不及防之下,忽然說出一個犯規嫌疑人苦心隱瞞的名字、地點、時間、事件,從而一舉擊潰對方的防備心態,造成一種警方已經掌握其某些重大犯罪事實,現在只不過等其坦白從寬的假象。
當然,就像寶劍有雙刃,‘突襲蒙詐式’問詢,有時候也會適得其反。
比如,警方從掌握的線索判斷,犯罪嫌疑人很可能在某個時刻出現在某個地方作案,於是突然問他,“你在xx日去xx地幹什麼?”
如果這是事實,而之前警方多次預審的時候從來沒有提到這樣的細節,就會在一瞬間對犯罪嫌疑人造成心理上的強刺激,形成層疊式衝擊,令對方誤以為警方已經掌握其犯罪事實,從而內心防線坍塌,最終交代問題。
但反過來,如果預審員的提問技巧沒有把握好,或者所提出的問題和犯罪嫌疑人無關,那麼反而會引起對方警覺。並且如果犯罪嫌疑人具備一定反偵察、反預審的能力,就能從這樣的問題中推斷出某些資訊,比如,警方並沒有掌握什麼實質情況,他們破案的方向已經跑偏,自己同夥並沒有交代…
於是,犯罪嫌疑人不但不會坦白交代犯罪事實,甚至心理防線更加穩固,從而對預審造成極為重大的干擾。
我說出姬瑤花的名字,原以為金苗會大吃一驚,表現得很慌亂。
然而我錯了,大錯特錯。
金苗的確有些詫異,不過卻不是如我想象的恐慌性受驚,而是一種‘我江楓為什麼會提到姬瑤花這個名字,而且還說她對自己很好?’的好奇狀態。
我盯住對方,一眨不眨觀察金苗的面部表情,試圖透過微表情勘察,判斷金苗到底是真不害怕,或者只是對方心理素質太好,已經能夠裝到我完全看不出來的程度。
金苗挑著眉毛,問,“江隊,你說什麼?姬瑤花?她對我很好?”
我的心一沉,卻只能硬著頭皮道,“我說什麼你沒聽清楚嗎?”
“哈哈,哈哈哈哈!”
金苗忽然笑了,甚至笑到前仰後合。
“笑,笑你麻痺啊!”我怒不可遏,心裡極其不願意承認自己的試探近乎失敗,但事實上已經被一種沮喪的情緒所包圍。
“哈哈…”金苗仍然在笑,忽然道,“江隊,你在詐我吧?姬瑤花…哈哈,我認識她是誰啊?你去打聽打聽,在三監區,我踏馬最恨的就是姬瑤花!你竟然還說她對我好?你當我金苗是嚇大的嗎?”
“…”
我張了張嘴,卻完全說不出一個字。
金苗的臉上,左邊眉梢上挑,雙唇緊緊閉合在一起,包裹著的上下牙床呈現出一種咬合在一起的狀態,同時身體前傾,被銬在一起的雙手互相扭絞在一起,甚至手指在手背上摁出白色的痕跡…
這一切反應都證明金苗對於姬瑤花在內心深處深惡痛絕,甚至兩人之間很可能有著極大的仇恨。
顯然金苗的表現並非假裝,事實上,像我這種被大學導師老爺子多次有針對性訓練過,並且在訓練課上,提前做足思想準備的犯罪心理學從業人員,也不可能做得比此時的金苗更逼真。
麻痺的,顯然二人之間過節很深,而我卻說什麼姬瑤花對金苗好…
這就像倆人一起吃飯,一個突然問另一個,“神州首富牛雲昨天和你一起吃飯,去哪兒了,吃的啥?”被問者能惶恐嗎?不可能,只會覺得這個問題太搞笑,太無聊…
“江隊,您不要再廢話了,我沒什麼好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