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任逍遙突然這麼說,將話題中心從物理學範疇轉化到倫理道德甚至法律範疇,我似乎明白老師的心思和手段了。
這種方式並不複雜,或者說,我在審訊犯人的時候也經常使用到。
那便是,迂迴!
互為對立面的雙方,預審員在面對犯罪嫌疑人的時候,那種電視上演的,什麼義正言辭地幾聲怒吼,然後苦口婆心說服教育幾句,於是犯罪嫌疑人就會流下悔恨的淚水,忙不迭全都交代了…
這種情況,我不敢說一定沒有,但絕對屬於鳳毛麟角,極其罕見。
至少,我從來就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過。
基於對手大都是些心思縝密,窮兇極惡之輩,因此我們進行預審、綜審或者專審的時候,除了照規矩念一遍大道理和國家法令條例,以及相關政策之外,會採取很多手段和對手鬥智鬥勇。
其中之一就包括迂迴。
而迂迴的方式也同樣多種多樣。
有的預審專家會和犯罪嫌疑人嘮家常,說一些對方耳熟能詳的事情,就像老朋友聊閒天一樣。
或者特別提及一些關於對方幼時的記憶,然後從親情、感情這些方面尋找突破口。
有的預審員則採用別的手段,比如板著臉,問犯罪嫌疑人姓名、年齡、籍貫、性別、配偶情況、子女情況、父母情況…
總之,問得很多並且很細,而且還會反覆問。
類似於:
姓名?
陳文濤。
年齡?
三十八週歲。
籍貫?
浙江嘉善。
配偶?
離異。
姓名?
陳文濤?
配偶?
離異。
年齡?
三十八週歲。
多次重複後突然問)2017年2月18日,你在西京陽光會所參與聚眾吸毒,導致三名花季少女吸毒過量死亡,作為聚會舉辦者,你是否承認自己負有無可推卸的責任?
犯罪嫌疑人回答)政府,我沒有,不是我乾的,聚會是劉二倡導的,毒品也是他帶來的。
…
於是,透過類似這樣的對話,忽然插入某些能夠對犯罪嫌疑人思維產生強刺激的問題,從而致使其非常不滿,當即表示反對,並且在反對中露出馬腳。
還有很多其他的手段,不過,所有的措施全都基於‘突發性’、‘鋪墊性’以及前設的‘套路性。’
就這樣,透過反覆詢問對方一些屬於‘明知故問’的細節,依照順序或者打亂順序不斷問詢,然後突然轉變話鋒,提出更加尖銳、和其他情況毫不相干的問題,從而在猝不及防下,一舉攻破頑固對手的心靈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