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12年,還沒有到東北人口流失的最高峰,但已經開始初現苗頭。
你有沒一種感覺,不論你去到全國哪個城市,都會遇到一群東北人。
在大學,幾乎每個宿舍都有12個來自東北的同學。
去海南三呀或者北市這樣的海濱城市旅遊,來接的計程車司機,還是東北人。
哪怕是南方的的縣城義u,依然充斥著東北人。
從北到南,從一線城市到小縣城,從省會到旅遊城市,給人一種錯覺:東北人不在東北,而在祖國的大江南北。
11年到21年,十年內龍省流失約646萬人口、林省十年流失約338萬人口、寧省十年失去了115萬人口,東三省十年內約失去了約1100萬人口。
1100萬,這是個多麼龐大的數字?
要知道,我國如今人口超過1100萬的城市還不到十個。
也就是說,十年內離開東北的這1000萬人,可以組成一個獨立的超大城市。其中,人口流失最嚴重的非龍省莫屬,600萬的人口流出,相當於搬空了一個市。
對於東北地區人口的減少,國家統計局也回應過,受到自然環境、地理環境、人口生育水平和經濟社會發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有環境原因,東北在我國處於高緯度地區,冬季相對漫長且寒冷,一些東北人口向比較溫暖的南方遷移流動,比如三呀、海市、bei海等南方海濱城市。
此外,受生育觀念、生育行為等因素的影響,東北地區的人口自然增長率長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東北是執行計劃生育最徹底的一個城市,男女比例失衡全國首位。
女多男少,男丁出走,老齡化正在嚴重侵蝕東北導致生育率下跌,東北三省常住人口、戶籍人口增速在20112017年均轉負,龍省小學生數增速更為全國倒數第一。
惡性迴圈都是環環相扣的,東北人口出走的背後,要從我國曆史上著名的人口大遷移——闖關東,開始說起。
據相關統計,整個闖關東過程當中,前後大約有超過4000萬移民,透過這種方式從關內遷移到東北來生活。
原來,東北的重工業養活了整個國家,全國 88的生鐵、93的鋼材、93.3的電和 95的機械,全都出自東北,這是東北工業的實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單單一個龍省,30 年的時間共運往全國煤炭 3 億噸、木材 2.69 億立方、原油 7.25 億噸、糧食 6475 萬噸。
以著名網紅城市鶴市為例,每年產煤 1000 多萬噸,直接造就了 100 多萬個工作崗位,也因此建立了鶴市政府,讓鶴市變成了城市。
而東北的隱患就藏在這裡,當東北的這些城市,開始走上衰退式發展的時候,資源開始枯竭時,直接導致了下gang狂潮。
下gang影響最嚴重的地方,就是東北三省。
96年,企業職工下gang人員佔職工總數比例最高的省份是寧省,為14.2,龍省,為13.8,林省也高達10.3,在全國處第七位。
截止02年,企業下gang失業人員達到150萬人,佔全部職工的比例接近三分之一。
東北的下gang職工趨於全國最悲慘的境地,很多人最後被逼背井離鄉求生存,這是東北人口流失的背景,也是宿命。
東北失去了人口的背後,是失去了產業,轉型升級出現問題,這一切的背後都是人跟著錢走。
說到當時的下gang潮,還有一事兒不得不提,那就是拿著下崗遣散費的東北人,都跑到了南方買了海景房,從寒冷的北方雪國出走,來到溫暖的三呀,尋求下半生的溫暖生活。
這也是東北省三呀市的由來。
喜歡回到過去,開局放了系花鴿子請大家收藏:()回到過去,開局放了系花鴿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