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下吳曜漢之後,葉勁繼續拍攝《笑拳怪招》。
吳曜漢則跟麥佳尚一起在劇組做副導演,調理演員,安排進度,查漏補缺等等。
跟吳曜漢接觸久了,葉勁發現他還真是個人才。他是專業戲劇院校畢業,演技非常的紮實。而且還做過四年的演技老師,指導演技的本事也是一流的。
葉勁本來覺得自己的演技還算不錯,但是在他的指點之下,才知道自己的演技還差得遠。因此,現在每次拍戲,葉勁都先向吳曜漢請教。臨陣磨槍,不快也光。
……
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
雖然葉勁忙於拍戲,無暇他顧,但還陸續有訊息傳來。
一個是《神打》這部電影在臺灣上映之後,引來觀影的熱潮。上映十八天,票房已經累計一千三百萬新臺幣。雖然表現不如《醉拳》,但是這樣的成績,也已經是非常不錯。
畢竟《醉拳》當時熱賣,不只是因為電影好,還因為它捲入了中西片之爭。兩千五百萬票房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佔了流量的便宜。
真實情況下,《醉拳》在臺北的票房也就在一千八百萬新臺幣左右。因此,《神打》上映十八天就有一千三百萬新臺幣,是非常不錯的成績。
……
第二個訊息是,嘉和要將《神打》賣往東瀛市場。
東瀛是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每年有一億五千萬人次觀影,市場規模在十五億美元左右。
但凡是香江的電影公司,都希望能把電影賣入東瀛。但是隻有蕭氏、嘉和等少數幾家公司能夠如願。
原因就是,東瀛市場非常封閉,並不歡迎外來者。
蕭氏當初開啟東瀛市場,都是藉助蕭潤澤跟東瀛大映電影公司老闆永田雅一的私交。而且五零年代時,蕭氏為了發展也引入了大量東瀛的電影人才。
比如榮獲戛納電影節攝影技術特別獎的《楊貴妃》,就是由東瀛攝影師西本正拍攝的。另外【特攝之神】,奧特曼與哥斯拉之父圓古英二,也曾在蕭氏做過一段時間,還教出了一位非常厲害的徒弟——藍艿才。
除此之外,蕭氏在五零年代,還購買大量東瀛電影來香江播放。這也進一步加強了與東瀛電影公司的合作,如此不懈努力,才終於開啟了東瀛電影市場。
嘉和之所以能開啟東瀛市場,主要是沾了蕭氏的光。因為嘉和的幾位創始人當時都是蕭氏的高層,自然與東瀛方面有人脈關係。
他們跳槽之後,也把這關係拉了出來。而且,為了順利開啟東瀛市場,他們還藉助了當時東瀛最火的電影《座頭市》,推出了一部《獨臂刀大戰盲俠》,以此來幫助嘉和的當家明星王挧進入東瀛市場。
之後嘉和推出的功夫巨星李小龍,更是憑自己獨特的魅力,在東瀛取得了極大地成功。
李小龍的《龍爭虎鬥》,配給收入就高達十六億兩千萬日元配給收入是發行商的收入,約佔總票房的五到六成),《猛龍過江》配給收入六億日元,即便是東瀛人做反派的《精武門》,配給收入也達到了六億日元。
當時日元對港幣的匯率,大概在三十四日元對一港幣。李小龍的三部電影,就幫發行商賺了八千餘萬港幣,是香江票房的十幾倍。
嘉和分其中的四成,也有三千萬港幣。所以電影公司才這麼想把電影賣到東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