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則訊息,葉勁十分振奮。
聯美影業雖然經過這些年發展,早已稱不上是好萊塢八大巨頭,但是它的底蘊依舊是不俗的。
不談其他,單是它的片庫,就存有影片多達兩千部以上,而且其中還不乏精品之作。諸如《大獨裁者》、《摩登時代》、《淘金記》、《浴望號街車》、《正午》、《十二怒漢》等等等等。
另外,聯美影業還擁有007系列的全部版權,一旦將其收購到手,那麼就將這一知名ip攬到手中。
葉勁本來就打算拍007的電影,而且已經投拍了《八爪女》。如果能將007拿下的話,《八爪女》就可以光明正大的打著007的旗號發行了。
所以他對收購聯美影業很感興趣。而且,他準備用神話影業來收購聯美。這樣一來,神話影業的底蘊將大大加強,或許真能成為好萊塢七大巨頭之一。
到時候,再與福克斯影業合併的話,那福克斯影業就將成為好萊塢第一大巨頭,想想都令人期待。
而且神話影業發展成為七大巨頭之後,也會增加他在好萊塢的話語權。想想看,一人掌控兩大巨頭,該有多大的影響力。
……
葉勁馬上命令神話影業總經理雅各布·克羅斯與泛美保險公司接觸,希望能將聯美影業收購下來。
實話說,聯美影業的確是一塊肥肉,令很多人都垂涎三尺。但是有資格將其拿下的卻並不多。
一則聯美影業雖然已經宣佈破產保護,但是它的資產依舊是價值連城的,沒有三四億美元根本拿不下來。
而三四億美元在八零年代,絕對算得上是一筆鉅款。要知道,八二年,可口可樂公司收購哥倫比亞影業,也不過才花了七億五千萬美元而已。
這麼大筆錢,不是任何一家公司都能支付得起的。而這一道坎兒,也攔住了很多的求購者。
二則好萊塢六大巨頭,除福克斯影業之外,其他日子過得都不怎麼樣。這也使得從八零年代開始,這些巨頭都陸續被出售。
八二年,哥倫比亞賣給了可口可樂;八五年,米高梅賣給了特納廣播公司;八九年,哥倫比亞賣給了索尼;九一年,環球影業賣給松下電器……
因此業內能買起聯美影業的,少之又少。
三則現在的電影市道其實並不好。福克斯影業、神話影業是因為有葉勁的前知光環,所以才發展的紅紅火火。它是屬於特例,並不具有普遍性。
而好萊塢這些電影公司,普遍就是虧損。大有大虧,小有小虧,經營狀況都不是很好。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受電視產業衝擊較大。隨著電視機的普及,越來越多人選擇在家看電視,而不再去電影院看電影,使得觀影人數相較五零年代,暴跌了一半以上。
一方面經濟大環境不佳。通貨膨脹加石油危機,使得失業率居高不下,民眾生活陷入困頓。在這種時候,不必要的開支自然就要省下來,這也減少了人們進影院的次數。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外界的財團對於收購聯美影業,進軍電影產業,同樣興趣不大。畢竟砍頭的買賣有人做,賠本的生意沒人幹。
綜合以上理由,神話影業面對的競爭對手不會太多,收購到聯美影業的可能性也是蠻大的。
……
事實上,也的確如葉勁所料,競購聯美影業的對手,總共也不過六七家而已。
其中三家都是外界的投資機構,它們之所以收購聯美,只是想要撿漏而已。聯美旗下有片庫、製片廠、發行系統等資產,打包收購之後,剔除不良資產,就可以把優質資產賣個好價錢。很多投資機構都喜歡玩這種收購套路,稱之為【剝皮拆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