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勁親自出馬,以十億港幣的誠意,成功邀請到梁舒怡加盟亞洲電視臺。
“梁太,你準備如何經營亞洲電視呢?”他又好奇的向梁舒怡請教道。
“我覺得電視臺要想獲得收視率,就必須要有高質量的內容。要製作高質量的內容,一是要人才,二是要投資。
亞視的人才並不多,我認為可以從無線挖一些。有十億港幣預算,我想能把無線一線明星,一流創作人才都挖過來。
再加上不惜成本的製作節目,我想肯定能製作一批好節目,把觀眾的注意力吸引過來。”梁舒怡侃侃而談道。
亞視的前身麗的雖然創臺早,但是人才積累卻並不豐厚。無論臺前的演職人員,還是幕後的創作人員,都非常缺乏。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麗的有位明星叫馬敏兒,聰明可愛,貌美如花,很有觀眾緣,因此很受臺裡重用。
她先在《大俠沈勝衣》中擔任女主角,但隨後又被安排主演《天蠶變》。於是她在《大俠沈勝衣》劇中的角色,沒有交代任何下落就下線了。
後來她在拍《變色龍》時,因為觀眾對她和潘志紋的戀情不滿,打電話向電視臺投訴,於是麗的只好火速開拍《新變色龍》。這導致馬敏兒在《天蠶變》中的角色,又沒做任何交代就芳蹤難覓了。
多次出現這樣的事情,固然說明馬敏兒很有觀眾緣,很受臺裡重視。但也側面反映了麗的人才短缺,否則的話,又何必單戀一枝花。
……
葉勁一聽,微微一笑。
梁舒怡的策略,還跟她經營佳藝時一樣。當時她也是從無線大肆挖角,把無線近一半的創作人才都挖去了佳藝。
那時候王精還是無線的小編劇一名,還在辛辛苦苦的熬資歷。沒想到梁舒怡一鋤頭把無線編劇都挖走了。
王精的師父劉天賜本來也想帶他走,不過王精很聰明,認為自己隨大流去佳藝,也不會馬上上位,還是一樣熬資歷。
反之,若留在無線的話,剛好同事都被挖走,就剩下他自己留下來,那想不得到重用也不行,所以也就沒跟著師父去。
果然留下來的王精很快受到無線重用,擔任主創,編寫了十餘部叫好又叫座的劇本,展現出了自己的才華,並隨後編而優則導晉升導演,脫穎而出。
反觀他的師父劉天賜等人,被挖去佳藝之後不到半年,佳藝就出現財政危機險些倒閉。劉天賜等人隨後也被炒魷魚,而對於這些叛將,無線是向來不肯重用的,所以後續這些人的發展,沒有一位比得上王精。
……
話說回來,葉勁對於梁舒怡挖人的策略並不贊同。
因為挖人只能解一時之渴,並不是解決亞視人才稀缺的根本之道。
要解決人才短缺,最好的辦法是像無線那樣,開辦藝員訓練班、舉辦港姐選美比賽、新秀歌唱大賽等等,選拔人才。
其實香江電視圈最早舉辦藝員培訓班的是麗的電視臺。它在六六年就開辦了培訓班,培育出了汪鳴荃、奚秀蘭、李思琪、劉崧仁、曾煒權、何嘉勁、陳秀雯、吳役將、盧大偉、黃淑儀、黃韻詩等藝人,比無線的藝員訓練班早了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