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薩個子只比金蟬子略微高點,形如童子,一身瓔珞菩薩天衣;
裸露的面板呈現出一種特殊的紫金色,威嚴寬達;
頭頂上五個肉髻,顆顆飽滿,象徵著五種智慧;
好一個“五髻冠其項”的文殊師利法王子。
“讓本座猜一猜,金蟬煩悶緣由,可是因為月宮之事?”
不愧是象徵著“大智慧”的文殊菩薩,段位自然是比金蟬子高不知道有多少,一點即中。
金蟬子默然不答,只是合掌見禮。
文殊菩薩隨意坐在「解脫石」前的蒲團上,招呼金蟬子坐在他旁邊,兩人就這樣坐著,自然而然,就像多年老友。
“金蟬四處留情,不懼因果,能同時掛念著這麼多人物,真是一個多情種子啊!以’情’字領悟正法,以有入無,另闢蹊徑,開創前無古人的修行法門,如此大宗師行徑,本座實是佩服得緊。”
文殊菩薩對著金蟬子擠眉弄眼,爽朗地笑道,眼神還若有若無撇過金蟬子的袖口。
小蠍子的存在,自然逃不過文殊菩薩的法眼。
文殊菩薩轉過頭來,看著解脫石,感嘆道:“因緣和合,有緣起方有緣滅,如此以情入滅而得道,至涅盤而得解脫,也許這條路真能被你走通……本座不如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讓法王子見笑了。”
金蟬子既不承認,也不否認,只是垂首合掌,拜訖道。
“金蟬可知此殿為何以’滅道’為名?”
“入滅而得道乎?”金蟬子應對道。
金蟬子的推論也不無道理,佛門有「四聖諦」之說,即苦諦、集諦、滅諦和道諦,四者之合稱。
苦者,諸行無常,眾生皆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如此“八苦”通行,五蘊熾盛,自然無樂可言;
集者,招聚根源之意。苦之因緣,皆由貪嗔痴“三毒”而起,明白痛苦的根由,也就有了滅殺的路徑;
滅者,滅盡三界煩惱生死,剷除三世善惡果報。如此方能出離生死,超脫苦惱,而終究涅盤寂滅,入滅而超脫;
道者,通達也,破除“苦集”之法門。佛門以「八正道」、「三十七道品」為滅壞“苦集”的根本法門,明悟此道,也就掌握瞭解脫辦法。
「四聖諦」乃是釋教根本教義,大殿以“滅道”為名,自然是微言大義,非等閒之地。
“哈哈哈,金蟬果是天真浪漫。”
文殊菩薩撫掌大笑,覺得金蟬子以「四聖諦」詮釋,想得就太過簡單了,心思不夠深沉。
文殊菩薩素以“大智慧”聞名三界,自然不會如同金蟬子這種小兒輩,把事情想得太過膚淺。
“莫非?!”
金蟬子見文殊菩薩話裡有話,仔細思索了一番,才驚覺有一種可能。
“沒錯,”文殊菩薩饒有深意地看著金蟬子,“一比丘固然可以入滅而得涅盤,我釋教卻只能以滅道而得解脫。”
金蟬子眼眸清冷,一字一頓道:
“滅殺道門,成就釋教之解脫。”
喜歡西遊之至尊妖龍請大家收藏:()西遊之至尊妖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