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來犯雖然已是尋常之事,但他們此次攻勢兇猛,讓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作為一國之君,他又怎能置之不顧?
若是任由那些野蠻之人肆虐,恐怕不久他就會失了民心。
皇帝不是不清楚各方勢力對自己這龍椅虎視眈眈,更何況他剛從祁寒北手中奪回了兵權,也想趁著此次好好表現一番。
或許能在暗中給祁寒北來個下馬威以示警告。
一想到祁寒北,皇帝的眼中又多了幾分狠厲。
想必他現在過得應該並不好吧?被自己奪回了兵權整日無所事事,一定沒了從前的囂張勁兒。
不過恐怕皇帝怎麼也想不到,祁寒北此時正在和顧藏相約談論朝中局勢,還品嚐著美味菜餚。
皇帝只不過是先說了當今局勢,底下那些大臣瞬間炸開了鍋。
他們分成兩大陣營各執一詞,對此事都有著不同的見解。
“陛下,匈奴來犯已然不是一次兩次,若是再讓他們繼續放肆,一次又一次的挑戰我朝威嚴,恐怕他們會越發大膽啊!”
“是啊陛下,以微臣之見倒不如增派兵力直接對抗,一招制敵方能獲得長久安穩吶!”
武將那方先行說出了想法,打算拿下主動權。
武將向來行事風格大膽,因此能夠提出這般對策也是可以預見的。
只不過在另一方陣營的文臣看來,這樣的舉措恐怕對百姓無益、對朝庭日後發展無益。
文臣做事考慮周全也會思及多方因素,他們思考問題都會站在更為長遠的角度。
秉持著“君子動口不動手”的原則,文臣則認為應該派使者與來犯的匈奴勢力進行談判。
“陛下,匈奴勢力屢次來犯必有原因,不如我們派使者前去談判以表誠意,他們應該不會不領人情。”
“陛下,微臣也認為應該如此,無論如何,我們都應體現大國風範,不該與他們產生武力交涉,否則只會使雙方關係更加緊張。”
皇帝一邊覺得武力能夠更快解決問題,一邊又比較贊同文臣所提的觀點,一時有些糾結。
他還未說出自己的想法,武將們對於文臣的觀點當即提出了不滿。
“和談豈不是會讓他們覺得我們好說話嗎?到時候非但不會緩和局面,還讓他們越來越放肆!”
“如果光動嘴皮子就能解決事情的話,那他們為何又會屢次侵犯?”
“我看你們這群人就是害怕!一點都不懂戰場之事還在這裡亂提意見,到時候上戰場帶兵打仗的是我們,你們害怕什麼?”
武將紛紛站出來反駁,覺得文臣所謂計謀實在荒唐可笑。
此次邊境來犯一看就是做足了準備,他們氣焰那般囂張,就該與他們直接對抗,好好給他們一點教訓才行。
否則若是不長記性下次再犯,豈不是會加劇百姓們的痛苦?
文臣們一聽武將的反駁後更是站不住了,即刻開口與他們爭執起來。
雙方都為彼此的觀點據理力爭,認為己方提出的策略才是最為有效的一種。
一時間,朝堂之上一片喧鬧,眾人各執觀點,吵得不可開交。
文主合,武主戰,他們都覺得己方有利。
眾多大臣似乎已經忘記了坐在上位的皇帝的存在,朝著朝著甚至差點就要動起手來。
文臣們自然打不過武將,害怕的連忙向後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