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學考試如火如荼的進行,幾乎成為了宮裡宮外人人都議論的話題。
無論是從考試規模但是人數上來看,皇帝都極其重視此事,那些大臣們自然也不敢怠慢。
他們雖不知皇帝舉辦此事究竟意義何在,可還願意盡力配合。
宮中大臣凡是與此事相關的都想以此來表現自己,希望能夠得到皇帝的重視。
對於武學考試一事,皇帝自然有自己的打算。
他想要透過這樣的方式篩選值得重用和信任的人留在自己身邊,成為他的左膀右臂。
皇帝手中握有大權,深居高位同樣有讓人難以理解的苦衷。
他知道自己這個位置必定會有很多人虎視眈眈,只能透過各種各樣的方法鞏固權力,以免政權若入亂臣賊子之手。
他並非明君,只是注重權利的維護。
皇帝本就是個生性多疑的人,自打太子修建祭壇一事出了問題,他就懷疑起了太子對自己的忠心。
如今又發現太子正在暗中調查關於祭壇倒塌的事情,皇帝表面上沒發火,可其實心中早有芥蒂。
無論從哪種角度去看,在他看來,太子正有意挑戰自己的權威。
皇上很瞭解自己的皇子,知道自己就算已經提點過,他就此收手的可能性會很小。
因此皇帝打算在太子調查清楚事情真相、利用此事翻盤之前,直接將他的行動扼殺住。
眼下自己身邊能夠重要的人能力還不算出色,所以他才會採用武學考試的方法篩選可用之才。
除此之外,皇帝還想趁武學考試期間為顧藏和祁寒北找點麻煩。
兩人在他眼中幾乎已是眼中的肉中刺般的存在,皇帝怎麼可能放棄這樣的好機會,讓他們相安無事呢?
哪怕無法將祁寒北和顧藏置於死地,皇帝也不想讓他們好過。
若不是忌憚於兩人現在在朝中擁有的勢力和支援,皇帝絕對會毫不留情的對他們動手。
可是眼下的局勢如此,皇帝哪怕是為了朝庭穩定也不會輕舉妄動。
如果要冒著極大的風險去做此事,他寧願不出手。
既然顧藏已經著力於筆試,皇帝也打算讓祁寒北忙起來。
他一人坐在御書房中左思右想,終於想出了個不錯的主意來。
關於武學考試的軍事方面,皇帝最終有意讓祁寒北出題。
他不光是想讓祁寒北分散精力到此事上,其實還有其他的目的。
皇帝很快就擬了旨意叫手下的人給祁寒北送去,特意通知他進宮與自己商議軍事出題的事情。
“務必要保證這聖旨能傳到他的手裡。”
將東西遞給太監時,皇帝的眼中流露出了幾分狡黠。
若不是條件不允許,他很期待看到祁寒北得知此事後的表情。
其實出題的事情根本與祁寒北沒什麼太大的關係,皇帝完全可以叫兵部的人來幫自己的忙。
再不濟他手下還有許多得力的將軍,他們各個驍勇善戰,對於戰術也頗有研究,自然對於軍事方面的出題手到擒來。
當祁寒北接到聖旨時,敏感的他便察覺到其中隱含著許多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