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雲溯揣摩起來縣衙給自己送錢的意圖。
既然縣尉都親自來了,而不是派幾個小卒,應該是想與許府交好。
“那就請縣尉大人代許家謝過縣令大人和全體縣衙諸班,他們的心意我們許家心領了。”
“縣尉大人不如進府喝些熱茶?”許雲溯很懂客氣。
曾邵不是有官威之人,他擺擺手道:“不必了,本官代各位大人把禮送到,這就足夠了。”
轉身要離開時,曾邵突然又頓了一下。
“縣尉大人?”
許雲溯把剛扛在肩上的長刀放下來。
回來後,他又將母親的紫微劍小心儲存起來,平常還是拿捕快長刀練習。
反正‘劍修’練什麼都一樣,人家林霽月還靠著一併木劍入八品呢。
他用刀當劍練怎麼了。
曾邵道:“對了,咱們縣新晉的探花郎各位知道吧。”
許雲溯滿臉疑惑。
許靈竹有了說話的機會,趕緊道:“嗯,聽說探花郎有位祖母,生活在武安縣南遠鄉,是個農戶,我們許家正準備送些禮去。”
秋收之後,朝廷要除授官職,作為三年一屆的一等三甲進士,探花郎的官職正五品往上,超過武安縣所有官職。
甚至有的探花郎一開始授的官職就是諸路轉運使,或者通判某州。
諸路轉運使可不是許景行那種功德轉運使,前者是實權職官,能限制各州主事。
大魏地域劃分一般以路、州、縣三層結構。
就比如武安縣屬於寧州,劃分在淮西路。
作為帝王家權衡之術,地方官員最大隻能是一州主事,也就是知州和通判。
至於上一層級的路,沒有固定的官員,都是朝廷臨時安排朝官,任命為漕司、憲司、倉司或帥司中的某一個主辦官,監察一路之中各州的事務。
事情辦完,四司主辦官卸掉職位,重新回朝堂就職。
所以公認的地方最大官員就是知州和通判。
而探花郎一開始授的官職就是四司之一,或者通判某州,這樣的起點已經是絕大多數官員一輩子達不到的高度。
更重要的是,大魏科舉考試有個不成文的規矩,一等三甲才華幾乎分不出高低,但人的相貌總有高低區分。
探花郎就是才華與美貌併兼的角色,只要進了前三甲,那麼樣貌最為英俊堂堂的那人便是探花郎。
幾乎每一屆的探花郎都會被公主或者郡主青睞,其身份比之狀元和榜眼更惹人眼紅。
所以整個武安縣才會對探花郎的老祖母如此厚待。
“許小姐,探花郎老祖母已被被安排在城西一處院子,縣令大人特意置辦了宅院和婢女,若是貴府想要送禮,就去城西寧定街十五號。”
許靈竹嘟著嘴不說話了。
......
“什麼東西......這些狗官不想著為民造福,天天想著巴結貴胄。”
送走了縣尉,許靈竹小嘴巴就開始喋喋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