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過了四五天。
蘇芸以及孩子都出了院,轉移到了一家高檔月子中心,在月子中心內,完成術後的恢復,接受專業的調養。
老媽何麗也在月子中心裡陪護。
陳今有自己的事情,當然不可能天天陪著,所以就獨自回了家,偶爾去看望她們。
他也就有了寶貴的、接近一個月的時間,去處理一些特殊的事情。
尤其是海爾法星球那邊的事。
……
海爾法星球。
大坑基地。
陳今的本體十分難得地來到了這裡。
並且皺起了眉頭,感到很是棘手。
因為人工智慧女媧與愛麗絲,遇到了堪稱“致命”的困難。
這一困難,讓她們得到大一統公式,得到腦晶人的先進飛船之後,除了量子計算,她們再也沒有拿出多少高價值的科技。
比如人造引力與反重力裝置。
比如力場護盾、力場空間、力場武器。
比如體積更小、效能更高的下一代核聚變反應堆。
這些前沿科技的研究,或多或少都陷入了困難或者瓶頸當中。
很難在短時間內取得重大突破。
女媧說道:“主人,我們比較有把握取得成功的,是下一代的聚變反應堆,但也需要十年左右的時間,才能完全啃下。”
“其他高等科技耗費的時間更長,如人造引力裝置,我們至少需要五十年。而小型力場護盾、力場空間、力場武器,不知道能不能在100年內取得突破。”
“至於更高等的空間技術,我們還沒有取得半點頭緒。”
“實際上,限制我們科研效率的,已經不是物質,我們能搭建出任意的實驗環境出來,有條件去驗證任何物理公式與數學假設。”
“但我們缺乏‘想象力’、我們很難‘創新’,我們只是工具,卻不是造物主。”
“高等科技的研發過程中,在很多需要‘創造力’的地方,我們陷入了瓶頸,對很多問題無能為力。”
“雖然我們有了接近無限的運算力,我們的研發進入卻依然緩慢。”
“主人,我們需要‘想象力’的加入,我們需要‘造物主’的輔助,否則我們很難快速快發展。”
陳今點了點頭,他理解了女媧所表達的意思。
科學進步是靠‘想象力’推進的,這點毫無疑問。
在顯微技術不夠發達的上個世紀初,盧瑟福提出了“原子結構模型”,原因是他夢到了一個分成多層的蛋糕,隨即推測出了原子的結構,與實際的原子完全相符。
化學家門捷列夫,在所有化學元素都未尋找齊全的情況下,推測出了“化學週期表”。
眾多科學家提出的宇宙大爆炸理論,也是在沒有實驗條件的情況下,提出了這個假說,成了科學界較為公認的結論。
這些科學家就像一個個“先知”一般,僅僅憑藉“猜測”,便提前窺探到了這個世界的眾多真理。
他們往往在沒有實驗條件前,便猜測到了一個正確的公式或理論,提前看到了更遠的地方。
計算機具有這個能力麼?
計算機猜得到未來的真理麼?
顯然,要是有的話,人工智慧女媧、愛麗絲,就不會在陳今面前,表達她們的無奈了。
陳今也必須想出一個辦法,解決這個棘手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