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麟影業的事情千頭萬緒,但陸麟基本是兩看一管,看的是財務和人事,管的是大片製作,至於胖迪、穎寶等人演的中小成本影片,向來極少過問。
可就這幾部大片,也夠他忙的。
《三體2》和《雄兵連3》中他是導演,《流浪地球2》和《戰狼3》中是監製。雖說有其他工作人員輔助,要他操心的依舊也不少。
《雄兵連3》的劇本看完,下午又要跟《流浪地球2》專案組的人碰頭。除了導演郭番,還有擔任製片人的龔戈,編劇閆冬旭等人。
劇本大綱雖已透過,卻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後面還有大量工作要做,如概念設計圖。
《流浪地球》拍攝期間,製作團隊畫了3000張概念設計圖,包括行星發動機、地下城、運載車等所有場景的細節構思,又根據概設圖又畫了8000張分鏡頭畫稿,工作量不是一般的大。
而到《流浪地球2》這部,行星發動機是不用畫了,卻要畫擊毀小行星。還不是一顆,而是穿越一個漫長廣闊的小行星帶。
其實原著中,地球路過木星的時候,並沒有被引力捕獲,反倒是藉助木星的引力逃脫太陽。
而過了木星離開太陽系後,民間組織研究發現,太陽似乎沒有任何要爆炸的跡象。於是全球人民憤怒了。懷疑是聯合政府編造了“太陽即將爆炸”的謊言,以此推行集權統治,叛亂席捲全球。
最終,聯合政府被推翻,地球駕駛室五千名工作人員被帶到大海的冰面上,讓零下百度的嚴寒慢慢奪去了他們的生命。十幾萬人圍觀了這場死刑,並齊聲高唱《我的太陽》。
就在《我的太陽》的歌聲中,太陽爆炸(氦閃)了,冰原上的十幾萬人懵逼了!
其實“批判人性”,一直是大劉作品的思想主旨,卻不大符合商業規律。
如果續集這麼拍,一來是不大容易過審,二來觀眾也未必能買賬,倒是可以去歐洲三大電影爭下獎項。
所以續集的劇情,拍的是穿越小行星帶。
原著中有關於這樣的描述,一些小行星像山一樣,五千萬噸級的熱核彈,只能在上面打一個小坑,但好在有反物質炸彈。
只是從地球到飛出太陽系,共經歷四個小行星帶,第一個是火、木之間的岩石小行星,因為過了木星,除非拍前傳否則不用考慮。
第二個是充滿冰凍小岩石的柯伊伯帶,當中有很多矮行星,第三個是黃道離散盤,最遠的是半徑一光年的奧爾特星雲,飛出這裡,才算逃離太陽系。飛出這裡,才是真的告別了。
相較之下,穿過奧特星雲,更具有代表性。
再者網上流傳一些“太陽系皮殼理論”的假說,認為太陽系是人類無法飛出的監獄,地球只是一個電影院。到了太空,黑漆漆的什麼都看不到……
總之有些說法在,《流浪地球2》以穿越奧體星雲,逃離太陽系為噱頭,營銷方面,將會有很大的優勢。
別的不提,快上映的時候讓水軍們弄一些傳言,說龍麟版《流浪地球2》背離原著,穿過星雲後,看到的果然是外星人的星際艦隊,太陽系就是個監獄,地球文明,卒……絕對吸引眼球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