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太好看了,特效炸裂啊!”
“那個中國的陸麟導演,最會賣弄特效,跟拍《變形金剛》的“賣複製導演”一個德行!”
“我覺得故事挺好的,特別是鯀被殺那段,把我看哭了,這絕對是東方的普羅米修斯啊!”
“東方版諾亞方舟的故事,值得期待!”
……
陸麟的片子,每次都是在國內率先首映。國外的影迷著急,便只能到本國的電影評論網看影評。好在總會有不少留學生去看首映,回去後就到網上發評價,讓他們過過乾癮。
國內這邊,逗瓣網站的評分還沒出爐。但影評、短評也多以好評為主,且沒有“景湉一星不解釋”的短評了。
各家娛樂媒體乃至新媒體公眾號,則都是第一時間撰寫相關評論稿件,收割流量。
多數影評從特效、故事的角度寫,雖是溢美之言,但大多沒什麼新意。
倒是一個名為“趣看電影”的公眾號,發文評論陸麟——《堅守商業片的陸大導演》
“國內電影界,向來有張、陳、姜、馮、陸五大導演之稱,張導近年大片拍的不少,奈何藝術與商業無法做到完美統一,無論是16年的《長城》還是今年的《影》,劇情方面都乏善可陳。
《影》雖然在11月份的55屆金馬獎榮獲包括最佳導演在內的四項大獎,但就影片藝術性而言,與其巔峰時期的《活著》、《紅高粱》比相去甚遠。
陳愷戈導演……”
又簡單講了一通這幾年沒有太給力作品的陳、姜、馮三位,才說起陸麟。
“陸導是五大導演中最年輕的,也是最有才華的。獎項方面,一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已經可以證明陸導在電影藝術上的實力。
當然,很多人會說,《三體》得獎,是借了的光。換成別人來拍,會是一樣的結果。
持這樣觀點的人,大多比較幼稚。因為同樣是沉船的故事,有人將其拍成蕩氣迴腸的《泰坦尼克號》,但有的導演,卻只將其拍成《太平輪》。
但陸導最令人稱奇的,是七八年如一日,十餘部特效大片,皆能保持一貫水準。憑藉一己之力,為華語電影市場,貢獻幾百億的內地票房。海外市場,更是連連打破記錄,能與好萊塢在全球市場兩分天下……”
這篇論述,講《大禹治水》的地方比較少,只在最後預測了一下,認為會在全球市場大賣。
多數時間都在講,陸麟對華語電影做的貢獻,是當之無愧的特效大亨。
整篇文章極力誇讚,捧到陸麟瞧了,都有些臉熱的地步。而其他電影人看了,未免有些酸溜溜的。
華億公司,王仲君的辦公室內,王仲壘懶散的坐在沙發上,瞧著手機上的新聞,哂笑道:“這陸麟,是真捨得花錢買水軍啊,這網上把他都吹出花了,還特效大亨!”
站在落地窗前,望著遠方的王仲君,則是一臉苦澀的笑,“人家現在如日中天,一部電影,比咱們一年利潤都高,他不是特效大亨,這華語電影界,也就沒人能當起這稱號了!”
王仲壘聞言一怔,咋舌半晌,不知該從哪說起。又聽大哥問:“影院那邊談的怎麼樣了?”
“倒是有意要買,也能拿出現金支付,就是價格這塊壓的狠了些!”王仲壘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