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第673章 不請自來的人
洞簫閣並不是純粹的江湖勢力,在京州俗世,還經營了多家養生會所。
宗門所在地,離京州市區還很遠,與禪山倒是相近,是一處修身養性的好地方。
傳言,洞簫閣也是武當的旁系。
是由當年某位出類拔萃的武當俗家弟子所建。
所謂的俗家弟子,其實和少林的俗家弟子概念一樣,也就是一些世俗之家,將子嗣送往武當、少林這樣的宗門歷練。
只是在做弟子期間需要遵循宗門的規矩,還俗後便與宗門沒有太多關係,也不需要繼續遵守清規戒律,照樣可以過正常人的生活。
而那位俗家弟子建立洞簫閣的初衷,也是弘揚龍國古文化中養生這門學問。
如果單輪實力和底蘊,洞簫閣可能還不及禪門一半。
更別說和全國各省都有分館的形意門相比。
而形意之說,起源大致有三個版本,分別為達摩氏、岳氏、姬氏。
這三家皆有傳言,稱其為形意鼻祖。
但具體到底誰才是本源,至今眾說紛紜。
而“形意”真正盛大的節點是在明末清初。
由李氏一族發揚光大,將其正式“雕琢”為一塊頗負盛名的金字招牌。
然而,晚明時期,也是古龍國江湖勢力的沒落時代。
隨著清軍入關,因為忌憚這批江湖勢力有可能成為漢人復興的星星之火,在討伐明軍的時候還對很多江湖勢力出了手。
直至最後,類似於武當、少林這種千年之宗,才得以倖免。
原因,是因為清軍知道,這些宗門德高望重,如果做得太絕,勢必會引起民眾的牴觸,不利於將來的統治。
所以才將他們,以弘揚武術文化的目的,留了下來,但也限制頗多。
而像是形意門這樣的武館式江湖勢力,就要慘太多了。
因為他們訓練弟子的方式,其實和訓練軍隊差不多。
這批人,很可能就會在未來某一天,變成明軍,威脅清廷。
這便直接導致,在清廷處置形意門的時候,幾乎沒有留過餘地。
那一次打擊之後,後面還有長達兩百多年的打壓。
形意門基本上再無復興的可能。
但這塊金字招牌,一直記載於龍國的史書上。
畢竟,形意之說,對於很多門派的武學研習都有巨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