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追不上,就叫上小山一起去了,小山跑得快,一下就追上了。”丁睿嘿嘿笑著說道。
小山趕緊狂搖尾巴,張開狗嘴吐出舌頭,狗臉上滿是得意。
丁睿從懷裡掏出硯臺和小刀,連同鵝毛一起遞給吳夢,吳夢接過羽毛,然後在根部斜切一刀,弄出一個小尖,再用小刀在筆尖中間劃一道縫。
磨好墨汁,在紙上信手寫了幾個數字,嗯,不錯,還挺流利。
丁睿拿過鵝毛筆,也在紙上書寫了幾個數字,他驚喜道:“鵝毛好寫多了。”
“你日後學這數算之法就用鵝毛筆,在夫子處蒙學還須使用毛筆,明白嗎。”
“好,謹遵吳師父訓示。”
吳夢笑了笑,先是考了考他昨日所學,然後教他兩位數的減法,先是給他講解一番,然後出了許多題目讓丁睿自行計算。
丁睿乖乖的一個一個計算起來。每逢算錯,吳夢便喊停,告訴他錯在哪裡,是何原因,一個耐心教,一個用心學,進展甚快。
不知不覺間秋日的陽光已直直的照射在寧靜的村莊裡,丁睿仰頭看了看日正當頭,他又蹦跳著去市集賒來飯食給吳夢,自己回家吃飯,吃罷了小睡半晌繼續來到劉家學算術。
直到暮色降臨劉家父子三人忙完農活回到家中,丁睿才拍拍手起身,想著買些肉食來給吳夢。
但總不能讓劉家父子看著吳夢吃肉,自己一家吃素。
丁睿歪著小腦袋思忖了半天,從口袋裡掏出三十多個銅錢遞給劉父:“劉大叔,這些錢你拿著,每日裡買些肉食你們一起吃。”
劉父連忙推辭,丁睿硬塞給他,並說道:“劉叔,你若是不收,吳師傅如何好意思住,我明日再拿些銀錢來,農忙辛苦,吃些肉食。”
他說完帶著小山沿著村中的小徑跑沒影了。
劉父望著丁睿那小小的背影感慨道:“丁家三郎真是心善。”
吳夢問道:“劉兄,丁小哥莫非家中甚是富有。”
“兄臺有所不知,丁員外家是本鄉數得上的大戶,良田兩千來畝,心地甚好。我等租種他的良田,收租時總暗地裡少收半成,他家的管家忠伯私下裡跟我等說,如若不是怕其他的員外怪罪,他早早就想少收一成,平日裡誰家中有個長短,借些錢財,息錢僅收二分,村裡的村學、市集都是丁員外捐的,真是好人啊,這孩子也良善。”劉父誇道。
吳夢思忖,地主們也不全是惡霸劣紳,收租優惠,放錢收年息二分,就是新時代社會的民間借貸都做不到。丁員外確實心善,估摸他也是另有產業,不屑於賺老百姓的辛苦錢。
劉母雖是大字不識,卻是個有心人,她悄悄對自己的大兒子說道:“大郎,明日裡農活已不多了,丁家三郎來家裡學什麼,你便在一旁也學著,定有好處。”
劉大郎點點頭稱是,他雖然跟自己父親一樣憨厚老實,可也不笨,知道丁三郎聰明伶俐,沒用的東西怎會去學。
隨後吳夢在張家安頓了下來,丁睿天天在張家向吳夢學習算術,劉大郎也在一旁跟著比劃。
逢年過節時父母、舅舅給了不少隨年錢壓歲錢),他從自家的隨年錢裡拿了約莫有四百錢給劉父。
當時的糧價一石才不到一百文,一石大約92宋斤,大致是一文多一斤,四百錢可賣三百來斤糧食,每人每天平均按兩斤穀物計算,可供四個人吃上接近兩個月。
此時的北宋雖然被封禪搞得烏煙瘴氣,但米價還是很平穩。
除了極為偏遠的地區,如西北邊境、夔州、梓州的山區、荊湖南路、廣南西路尚未開發、蠻人較多,其他地界的民間百姓飯食還是能吃飽的。
不過一文銅錢購買力甚高並非好事,導致百姓們在購買少量小商品如針頭線腦時常常無法使用銅錢,只好以貨易貨。
有些地方州府便鑄造鐵錢,一文銅錢當兩個鐵錢,這本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可又帶出了一些利益燻心的大戶私鑄鐵錢。
川蜀一地卻是鐵錢為主,一文銅錢又能當十文鐵錢,宋初的貨幣制度其實是比較混亂的。
喜歡大宋的變遷請大家收藏:()大宋的變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