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王欽若走後,李迪默然半晌,思忖著如何能讓孫冕如願以償,他毅然起身,走進了另一名參知政事張知白的值房。
張知白本就是工部侍郎,對水利一事頗有見解,且個性更為耿直。
他看完孫冕的奏疏後連連擊案叫好,問道:“復古相公,這可是百年大計,計劃妥當,切實可行,可是王相公不許?”
李迪搖頭嘆息道:“正是如此,用晦張知白字)相公,你可有良策。”
張知白憤然道:“定國相公凡事皆以己甚,從不為天下百姓思慮,復古,你且稍坐,待老夫去會會他。”
“用晦相公,不可前去,我等再細細思量一番......”
一個沒拉住,張知白轉身就出了值房,李迪一看情知要糟,張知白和王欽若政見不合,已是數次爭吵。
果然,片刻過後,宰相值房內爭吵聲、拍案聲大作,張知白吼聲如雷,口不擇言,連連怒罵王欽若是奸佞之臣,只知粉飾太平。
王欽若氣的臉紅脖子粗,將張知白轟出了值房,李迪內心深悔,方才真是不該將此事告知張知白。
兩人爭吵後,張知白氣的茶飯不思,乾脆託病上表辭相,十二月十八日,他被罷為刑部侍郎、翰林侍讀學士,知天雄軍。
李迪本想尋個機會在御前商議時直接遞上奏疏,看看眼下已是元日漸近,想著正月以後再與皇帝商議。
可不想這正月一過,後面的政壇鬧劇跟著就來了,這奏疏本也不是甚要緊之事,也就擱下了。
張知白辭相後,大宋朝廷在王欽若和諸相的政爭和吵吵鬧鬧中渡過了天禧三年的新年。
............
天禧三年的元日裡吳夢又是幾番醉生夢死,帶著幾個弟子在吳山村裡東家吃完進西家,天天都泡在酒罈裡。
他在劉吉家更是喝的爛醉如泥,說話時舌頭都大了,摸著劉大郎的頭不停的勉勵他好生讀書,日後定有大出息,喜的劉家夫婦連連道謝。
元日一過,吳夢靜下心來沉思拓殖的細節,既然眾人一心要海外拓殖,那麼接下來就是考慮最重要的糧食問題了。
到了臺灣島上頭一年必然是需要從蘇州運糧,吳夢嘆息著要是有紅薯、土豆之類的高產作物就好了,那可省下不少運力。
但那兩種作物如今還在遙遠的美洲,如果能夠取到種子,即便沒有後世那般高產,種一季畝產個八九百斤還是沒有問題的,差不多能抵得上兩季水稻加一季冬小麥。
吳夢正在長吁短嘆時,忽然想起了一項物事,誰說中原就沒有高產作物,芋頭的畝產在後世產量可是不低,畝產三四千斤完全沒問題。
芋頭在古代曾經是主食,如今在蘇州也有種植,畝產也有三四百斤,只是那玩意兒長得太慢。古代曾經作為主食,尤其是川蜀一帶唐代時的種植面積幾達耕地的一半。
後來隨著水稻和小麥產量的提高,而芋頭的口感不如大米和麵粉,加之並不像水稻和小麥那般容易長久儲存,才慢慢的退出了主食的位置,變成了一款普通蔬菜。
如今的蘇州又準備搞稻麥複種,芋頭種植面積會更加縮小。
吳夢不由一拍腦袋,芋頭不耐久儲,可自己有辦法,用含澱粉較多的狗爪芋製作成芋頭粉條,不就能儲存很久了麼。
臺灣的土地未曾耕作過,自然肥沃無比,如果合理輪耕,畝產七百斤以上定然問題不大。
且基隆附近的島嶼上還有鳥糞石,那可是上好的肥料,再磨碎魚骨來作為磷肥,狗爪芋定然高產。
吳夢將狗爪芋列為必須採購的作物,這種芋頭在福建有不少,先派人預定一些種子,待到秋末時芋頭成熟,直接運至臺灣即可。
他再將種種蔬菜、大豆、油菜、水稻、冬小麥的種子一一列上,忽然又想到了蓖麻,這玩意臺灣島上也不知道有沒有,想想還是帶上有備無患比較好。
蓖麻油可以為機械潤滑,在配置不出切削冷卻液的情況下,也只能用此油來代替。
還有藥物,臺灣島上瘧疾是肯定有的,那麼就一定要配置黃花蒿汁液來預防,還有消化道傳染病,中藥不能治療急性細菌性腹瀉,還得土法提取一些黃連素應急。
黃花蒿和黃連素得交給薛神醫來弄,吳夢當即提筆修書一封,吩咐李五將書信送至煤球工坊碼頭帶去潤州,催促薛神醫和他的弟子們過了元日便趕緊過來。
吳夢仔細看著白紙上列明的種種物資,總感覺自己漏了個什麼。
他嘴巴吧唧兩下,忽然回過神來,對了,辣椒還沒帶上,當初播種的辣椒籽只成活了兩株,如今快兩年過去,已經種植了好大一片。
這兩年來忙忙碌碌,他自己都忘記吃了,辣椒的種子可不能不帶走,想起香辣羊肉、剁椒魚頭的味道,吳夢口中饞涎直流,不停的嚥著唾液。
喜歡大宋的變遷請大家收藏:()大宋的變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