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3章 平安相聚

說罷又道:“睿哥兒,契丹那蠻夷之地風土人情如何?”

丁睿便把他在契丹瞭解到的農戶稅賦、勞役簡述了一番,接著說道:“舅舅,契丹南京道漢人居多,風土人情與大宋無甚差異,不過契丹人過元日與大宋不太一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林貴平饒有興致的問道:“怎生不一樣,他們不過元日麼?”

丁睿搖了搖頭,將他在析津府元日經過講述出來,和大宋最重視正月朔日大年初一)略有不同,遼人仍保留漢、唐舊俗,兼重冬至、臘日、立春、人日、上元、春社等一系列冬春之際的節日。

大宋稱新年初一是元旦,契丹的叫法是正旦,而且契丹人有個規矩是正旦須在帳篷裡渡過,以示契丹是鑌鐵戰士,不忘遊牧和騎射,於是除夕那日析津府城牆外便搭滿了帳篷。

丁睿左右無事,便跟著耶律一家去瞧熱鬧,耶律家的家僕用糯米飯摻和白羊髓做成拳頭大小的飯糰,按照契丹人的傳統放了四十九枚在自家氈帳裡。

眾人飲酒作樂直到五更天,外面一聲號角響起,眾人紛紛起身將飯糰從賬中隨意擲出,丁睿玩心大起,搶過去抓起飯糰連連投擲,邊扔邊哈哈大笑。

小姑娘耶律可人矮腿短,跑過去時只剩下了一個飯糰,氣的拿起最後一個飯糰用力抹在丁睿臉上,把他抹成了一個白臉的小曹操。

天亮後,眾人出賬數地下的飯糰,結果是雙數,於是皆大歡喜,大擺宴席,眾人彈著琵琶、吹著鉍躒、短笛,奏著不知名的喜慶曲調助興。這次可沒人放過丁睿,這個十二歲的少年第一次喝醉了。

回到城裡後耶律古告訴丁睿,如果地下的飯糰得單數就會有12個薩滿持箭搖鈴,繞帳歌呼,帳內則在爐中爆鹽、燒地拍鼠,叫做“驚鬼”,此後一直要在帳中住滿七日方可外出。

丁睿不由後悔不迭,當初少扔一個飯糰就好了,可以看看薩滿怎生做大法......

林貴平聽的津津有味,笑道:“蠻夷之眾就喜歡搞些神神鬼鬼,也不知日後碰上臺灣島之生番卻是個甚子模樣。”

丁睿嘻嘻一笑,說道:“師父說臺灣生番連字都不識,哪裡知道什麼元日,只怕連節氣都不懂。”

他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情,趕緊說道:“舅舅,我那日救契丹婦孺之際,雲翼軍的都頭阻止了毛大郎對我下毒手,怕是把那指揮使得罪了,舅舅你也把他調走吧,要不然定是有小鞋穿。”

林貴平在丁睿的小鼻子颳了一下,說道:“你這小子,就知道給舅舅找麻煩,好吧,看在他給你銀兩和乾糧的份上,帶他一起走吧。”

他隨即吩咐手下去雲翼軍尋人,招那都頭上門一敘。

翌日一早,給丁睿銀兩的都頭來到了客棧,對著林貴平恭敬的行禮道:“雲翼軍都頭崔崛見過林提舉。”

林貴平笑道:“不必多禮了,本將還要多謝崔都頭贈某外甥銀兩、乾糧之德。”

崔崛連連擺手道:“小小事情,提舉何足怪齒,提舉的外甥是位血性小哥,在下甚是欽佩。”

林貴平問道:“崔都頭為某外甥出頭,得罪了那指揮使的大舅子,回來後指揮使有沒有為難你。”

崔崛搖頭嘆氣道:“提舉也是行伍中人,自然知曉我大宋軍中行的是階級之法,得罪上司如何會有好果子吃,不瞞提舉,末將說不定就會被調去做個閒職也未知可否。”

林貴平漫不經心的問道:“崔都頭家是何處,可曾婚配。”

“末將未曾婚配,就是河北人士,家中尚有父母高堂健在。”

“那你可有兄弟姐妹?”

“末將家中兄弟三人,還有兩個妹妹。”

“嗯,那便隨某家去臺灣吧,照樣當你的都頭,如何啊。”林貴平還是那副平平淡淡的口氣。

崔崛一驚,這提舉說的輕描淡寫,軍中調動哪有那般容易,忙道:“末將在此處也是待不下去了,自是願意換個地方,可若是指揮使不放怎辦?”

林貴平呵呵一笑,隨意說道:“你回去收拾行裝,今日便交接軍務,去信給你父母,明日隨某家啟程前往蘇州。文書便由皇城司發給雲翼軍,快快去吧,若不是為了你,某今日已經啟程南歸。”

崔崛半信半疑的回去交接軍務,誰知異常順利,那指揮使還親熱的拍了拍他的肩膀,依依惜別,彷彿跟他是多年好兄弟一般。

崔崛心裡清楚要不就林提舉是個大人物,要不然那小哥不簡單,否則指揮使哪會如此容易放過他。

喜歡大宋的變遷請大家收藏:()大宋的變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