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41章 府州煉油

基隆蒸汽機廠內,智慧和尚、張巖林和丁睿、周立開始三脹式蒸汽機的最後測試,普通蒸汽機已經定型,用於內河拖曳的蒸汽機不用考慮節省淡水的問題,無須用三脹式蒸汽機。

而海船則不一樣,必須要考慮淡水的回收,考慮到海貿一事,吳夢放下學堂的課程,到現場來督導測試。

元日後三脹式蒸汽機的疲勞測試歷經一個月,春闈也未曾停止,終於在二月二十五日正式透過,修改不少毛病後,最終定型。

吳夢感慨不已,這些圖紙乃是後世成熟之產品,一個普通蒸汽機弄了大半年,三脹式蒸汽機也弄了一年,蒸汽車船在如此多工匠和學子的幫助下搞了一年才成功。

這還是有後世的車床和銑床作為母床,又有真宗皇帝大力支援,加之人多勢眾,若是沒有這三個條件,哪怕自己是機電專業的大學畢業生,也起碼得過上十餘年才有可能摸索出來。

二月底,基隆船場又有三艘蒸汽車船下水試航,明州官營船場移交了十艘裸船,讓臺灣加裝蒸汽機,但是蒸汽機廠產能相當有限。

從投產以來產出的二十多臺蒸汽機,一半合格的用在車船上,一半漏氣壓力不達標的就用於機械廠的蒸汽化動力改造,只有機械廠的配件加快生產,蒸汽機廠才有可能滿負荷生產。

機械廠缺乏合格的工匠,主要還是新招募的工匠缺乏文化知識,年齡大的手藝雖好,可接受能力差,很難改變以前的思維。

三月科舉發榜後,不少學子們加入工坊,吳夢加緊對這些學子的職業培訓,接受過新式教育的學子培訓後將是最好的工匠。

揚州至開封的運河如今已有三艘蒸汽船在執行,其中兩艘蒸汽船各自拖動兩隻六百石的漕船上行,比原來快多了,另外一艘只拖一艘兩百石的漕船,專司地方官府和朝廷的文書和緊急貨物運送。

蒸汽車船上一半臺灣水手一半三司派來的水手,臺灣水手要參與秋日的出海貿易,必須在四月返回臺灣。洪澤湖工坊早已組建完畢,正在加緊培訓工匠與水手。

吳夢一邊掛牽機械工匠的培訓,又操心東平的海港,他去了幾次信,叮囑廖成傑一定要將港口建設好,基隆的石炭將運輸到此儲存起來,日後臺灣的海貿大船可不經明州、泉州,直接在島上加好石炭前往瓊州島或是南洋。

三月二十五日,吳夢卻收到府州知州折惟忠的一封書信,開啟一看卻是折惟忠請求吳夢幫助府州建煉油廠,並詢問能否移一些府州蕃人來臺灣。

吳夢看後書信不禁有些好笑,也不知曉是誰給他出的餿主意,將府州說成人間地獄,什麼民不聊生,衣不蔽體云云。

吳夢哪會不知曉府州的情形,府州在黃河沿岸,水草肥美,放牧耕地原本就是好地方,哪裡會有什麼餓殍遍地。

他想想日後府州還是要實行流官,不妨賣個好給他罷了,至於移民還是算了,今歲有麟州的移民會陸陸續續來到,前兩年一下子接受一萬多灶戶,到如今還未全部安置妥當。

吳夢想罷提筆給折惟忠回了一封書信,答應幫他建一座煉油廠,也會供應煤油燈,但是移民還得等上兩年,這邊實在一下子接受不了這麼多。

折惟忠怎麼會給吳夢來信求助呢,其實他害了紅眼病,眼紅麟州石炭務。

卻說去歲寒冬臘月裡,府州下了一場大雪,府州衙署內,知州折惟忠坐在暖烘烘的煤球爐旁,他看來看去就是看煤球爐不順眼,惡狠狠的踢了兩腳。

通判在一旁笑道:“知州,有氣也別向著這等死物來發,我等還不如去敲敲李知州的竹槓,弄些銀錢放在公使庫裡來用用。”

折惟忠恨恨的說道:“我等這府州並非沒有石炭,蕃人大把,朝廷為何厚此薄彼,只將麟州的蕃人送去臺灣過好日子,我府州的蕃人就不是人啊,也不運府州的石炭進京,這莫不是欺我折家在朝中無人耶?”

折惟忠這段日子確實不爽的緊,自從麟州開採了石炭,賦稅直線上升,麟州又在臺灣的規劃下弄什麼煤焦油廠,用煤來提煉點燈的油,眼看著日子越來越好過。以前麟州和府州是難兄難弟,大哥不說二哥,如今麟州的尾巴卻翹上天了。

十月初麟府軍馬司召集三州的知州和兵馬都監、指揮使在麟州開會,通報朝廷關於西北邊境增兵的詔令。

前去開會的折惟忠到達麟州後,卻見麟州城內繁華日盛,城外大興土木建設商業街,他十分眼紅,而知州李直己搖頭擺尾神氣的緊。

折惟忠回來後便讓手下四處挖地尋找石炭,結果還真找出來不少。他高興的給朝廷上六百里加急的奏疏,誰知朝廷僅僅回覆兩個字的口諭“待定”,把他給憋死了。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