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在地上痛的打滾的猴子,嘴裡說著各種求饒的話。一旁的唐三藏理都不理,繼續念著緊箍兒咒。
唉,都說出家人心慈手軟。你看,他們狠下心來,也是挺讓人後怕的。
唐三藏一通收拾和說教,猴子卻是變得乖巧了。不過,也沒保持到三分鐘。沒辦法,天生就喜歡上躥下跳好動。
剛來到一處瀑布,他們停下來休憩。路不平卻滿懷欣喜,這就是小白龍的窩兒。
一看到還在白馬上騎著的唐三藏,他立馬上前道:“唐師父,下來歇會兒,洗把臉吧!”“芝蘭,讓你費心了!”
“能夠伺候唐師父,是芝蘭的榮幸!”
路不平剛把唐三藏扶下來,一條白光一閃,馬就沒影了。這個小龍馬的速度也忒快了?!是不是最近得到際遇,法力大進步了。竟然,連猴子都沒有反應過來。
“師父,不要驚慌,徒兒,這就把馬給您找回來!”
看著猴子和小白龍,天上,地下,水裡,草叢中,一番爭鬥。還會沒分勝負?!
我猜的不錯,小白龍功力大進,一定有大造化了。接下來的場景,路不平都不想看了。
此時此刻,他就等著觀世音菩薩出現。這個想法剛冒出來,只見觀世音菩薩和揭諦騰雲駕霧趕過來。
咋回事兒,連觀世音菩薩都著急了。不用猴子搬救兵,主動送上門兒來幫忙。
這樣的節奏,總讓路不平覺得哪裡不對勁兒,但,一時也找不到原因。
看著觀世音菩薩楊柳枝沾點淨瓶的水,灑在小白龍的身上。一瞬間小白龍變成了白龍馬。
唉,人心不古!連觀世音菩薩都玩起來魔術了。淨瓶,楊柳枝,聖水,都是道具而已。唯一起到作用的就是她的法術而已。
只有傻子才相信,救苦救難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是靠著這三樣東西來拯救世人的。
瞧著猴子在觀世音菩薩面前哭訴,耍無賴,最後贏得三根救命的毫毛。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這道理啥時候都不過時,瞧瞧,觀世音菩薩也吃這一套兒。
主人,你想了這麼多,怎麼自己不去行動啊?你要是一出手,還有別人什麼事兒啊?該不是被嚇怕了吧?嘖嘖,你也就這點兒膽量!
做戲要做全套兒,一匹光溜溜的馬,連個馬鞍子都沒有。這可不是觀世音菩薩辦事兒的風格。
剛走沒進步,他們就來到一處廟宇,看著早就在等候的老頭兒。瞧那一身舊衣服,也太像個勞動人民。
有時候越像,反而越有問題。這話擱在落伽山山神太貼切了。一身舊衣衫也擋不住他那超凡脫俗的神仙氣質。
借宿一晚,一早馬鞍子和皮鞭都給配好了。臨走時報了個家門,就消失了。
路不平挺納悶兒,那落珈山山神竟然沒有跟猴子鬥嘴?中間,又節省了大把時間。
難道,如來佛祖著急,太想見自己的弟子金蟬子?“父母之愛子,將為之計深遠”。看在如來佛祖自導自演這一出西天取經的戲碼,就知道,他對金蟬子的重視絕對非同一般。
別的不說,肯定比觀世音菩薩在如來佛祖心中的地位重要。
主人,你這是什麼毛病?都是佛祖坐下弟子,非要分出個高低嗎?本系統怎麼覺得,你一直在拱火兒啊?菩薩打架,你個小花妖還能得了好?
一路西行,來到山門前的一座寺院。本寺院主一聽到唐三藏是從東土大唐來的和尚,立馬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