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可是再回過頭,劉徹不肯再多去深究了,因為一想起昨日在梁父山禮祠“地主”,沒有給力點的史官記錄,劉徹還是一陣不舒服,感到了司馬談沒有隨行的遺憾。
再回想起來,
那是何等莊嚴的場面。
丞相、禦史大夫以及這些侍中官員們,都紛紛換上了皮弁。
而作為正主,九五之尊的劉徹,他的皮弁格調就是最高的了,他的皮弁是以十二顆五彩玉石飾其縫中,格外明亮,只要一走在太陽下,就閃閃發光,掃目望去,有如滿天星鬥。
而隨行祭祀的官員,他們也按官職大小,等階區別,配有數量不同的飾品,一個個盡然是“瓊弁玉纓”。
一個禮儀的開始,必定是正主的戲碼,為了表示對祭奠的重視,劉徹上陣,並且親自張弓,射殺了用作“犧牲”的牛。
這梁父山本是泰山前的一座小山,在高大的泰山面前微不足道,可相形之下,卻是比不上人力鋪設,單單就因為這典禮的宏大和鋪張,一時間鼓樂喧天,香煙嫋嫋。
矗立在山下的封壇也有講究,為了顯示特別,設寬二丈,有高九尺,這一設定不僅超過了秦始皇當年的封壇,也是自周以來歷代封壇中最雄偉的。
劉徹其實也搞不懂這個結構的用意,只是交給別人做,讓他們引經據典,自己預設便是了。
真要問個所以然,
估計沒幾個時辰說不完。
這壇底下,還特意埋著只能由天地諸神看的玉牒,玉牒寫了什麼呢?上面寫著名義上密而不傳的文字,美其名曰以此作為與神明溝通之用。
一奏完鼓樂,獻完“犧牲”之後,劉徹根據指引,親率官員數百人向地神膜拜。
“地主”之神在隆重的氛圍中,享受了自秦以後最高的禮遇。
可劉徹還是有些不滿意,他覺得還不夠圓滿,因為從來都是負責歷法和起草具體程式的司馬談,他在洛陽病倒了,別人做得不過關,他雖然“秩低、俸薄”,但許多事情別人卻是取代不了。
劉徹還若有其事地擔心,會因某個環節的紕漏而獲罪上天。
這不,這偶然中不偶然還是發生了,當晚就電閃雷鳴,大雨滂沱,再聯絡到夢中情景,他頓時就對滯留洛陽的司馬談牽掛了,劉徹放心不下。
“包桑,這樣吧,一等天明雨住之後,你記得,要速速遣人前往洛陽看望太史令,以表達朕的體恤之意。”
劉徹對包桑說道。
經過一夜大雨,泰山變得更聖潔了,因為水洗,它以嶄新淨潔的雄姿矗立在東海邊,而雨後的太陽揮灑而下,照耀著群峰雲海,非常壯觀。
而那坐落在奉高城中的行宮,在經歷了幾個時辰的震顫之後,又重新找到了它的定位,這麼恢複了往日的威嚴和寧靜。
也就是剛剛用過早膳,石慶、王寬、嚴助和泰山太守蔔軍幾人紛紛趕到行宮稟奏,直接言說昨夜大雨,所以山流傾瀉,問他可否改日上山。
劉徹聽完當即搖了搖頭道:“不可,此為祭祀之時辰,早有定數,乃是以律以歷而為,豈可擅改?依朕看,丞相、禦史大夫、太常留在山下籌備禪事,霍光、霍嬗、東方朔等就隨朕上山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