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搞了半天,原來自己去的樂坊是陶青開的,劉徹心裡面的疑惑全都解開了,不論是舞臺的構就,還是那紫衣女子的特別,和陶青聯系一下,就明朗多了。
劉徹見了他就離開,無非是賣了他個面子,這件事若是傳到竇彭祖耳中,他首先感謝的,必然是陶青那老小子。
要不陶青怎麼敢打包票說只要負荊請罪,劉徹就會不予重責?
當初騙了陶青的那一次,劉徹還沒忘記,一來二去,等到再重新見面,自然有些感慨,這個曾在先帝手下繼任申屠嘉,當了五年丞相的人,也就這樣被劉徹小施了恩惠。
要說這陶青的政.治嗅覺也是不一般,劉徹暗中扶持商賈,任命馬護衛籌劃行會的事,所有人都蒙在鼓中,就算是有所察覺,也不敢往重商那一方面想。
而陶青卻是將之聯想在了一起,直接變賣田地,開了一些印刷場、樂坊、酒坊……
回了宮,兒子就被他母後抱走了,雖然她不知道劉徹帶著劉據去了何處,但他們畢竟是兩父子,也就沒什麼可關心的。
衛子夫僅是心裡面空落落了半天而已,等到劉徹回來,就多雲轉晴了。
朝堂上的事不多,就是又發生了一場地震讓劉徹有些蛋疼,這不會是碰上了地震高發時間段吧,從高祖建立漢朝到現在,被記錄下史書的地震有十幾場,沒被記錄的更是有幾十次了吧……
在這個生産力嚴重不足,人們沒有任何保護措施,土房木屋的時代,發生地震就如同末日一般,最後還是得劉徹下達詔書讓當地開倉賑災,安撫百姓,拔下錢糧。
……
竇彭祖是個聰明人,他沒有向太皇太後,也就是他的姑母求情,而是在向太皇太後請示的同時,陪著他那不成器的兒子,背上了荊條,前往未央宮請罪。
這種事情就相當於家醜了,竇彭祖可不想外揚,所以他請求面見劉徹的時候,正是傍晚時分。
有時候做的太絕了,也不太好,竇彭祖並沒有等多久,便被包桑請到了金華殿。
畢竟有愧在先,竇義一直低著個頭,只有走動時,被荊條上的刺紮著了皮肉,才會仰頭低吟。
見劉徹站在殿中心,竇彭祖拉著兒子走了一段路,便往前一撲,極盡悲聲道:“頑劣小兒沖撞了陛下,此乃重罪,但還請陛下大人不計小人過,看在老臣本本分分的份上,饒它一條狗命吧!”
仔細觀察了竇義的表情,凝重中夾雜痛苦,似是後悔又似是渴望解脫,又看了看他背上的荊條,劉徹才知道他是真有悔過的意思,輕嘆道:“南皮侯你起來吧,朕沒想過重罰他,他又沒有觸及刑法,僅是對朕一人無禮而已。”
“陛下即天下,這劣子對您指手畫腳,就是對天下的不敬,該受重責!”竇彭祖忍痛說道。
“你父子二人都有錯,一個是囂張跋扈,一個是家教不嚴,這樣吧,你們一起承擔二十鞭好了,就用竇義身上的荊條抽!”
這也只是象徵性的懲罰而已,過剛則易折,若是硬罰,劉徹想達到的效果也就不會有預期那麼好。
就在包桑讓黃門卸下竇義背上荊條的時候,讓劉徹眼前一亮的話,從竇義口中說了出來。
“老父對我的教導從未鬆懈,如今犯下此等罪過,皆是我咎由自取而已,陛下還是把父親的鞭數加到我身上吧!近些年來他身體每況愈下,實在承受不了這種折磨!”
毅然決然地表情,是難以作假的,在竇義臉上浮現的倔強,讓劉徹笑了起來,“人性本善,再囂張的人都有仁善之心,只不過是回得了頭和回不了頭的區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