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枌留在二樓,準備搓衣服。
其實都只是汗濕了的衣服,並不髒,只是二樓沒有自來水,她就只能拎著一桶衣服下樓,再去後院水龍頭洗衣服,順便晾幹。
洗衣服的時候就在環顧四周。
院子裡大部分田地都被清幹淨了,只有幾棵留種子的老樁還在,顯得光禿禿的。
秋收忙的差不多,小麥收了,水稻收了也從陽縣脫殼運t了回來,時隔多年她又見到了白白淨淨的大米而不是自己脫殼的糙米,脫玉米粒的機器也在家,最近就可以開始弄玉米了。
棉花也只剩田地裡的一小部分,不著急採摘,等到之後她再去把玉米杆還有棉花杆一起砍回來當柴燒。
除此之外,還需要收獲的就是之前種下的秋土豆紅薯,這部分種得晚,但是佔地面積大,還需要一段時間生長,估計得徹底冷了才能收獲。
她每年秋播都會種一些菜薹這種耐寒的青菜,再就是小白菜之類的,種的不多,土地也需要恢複,冬天就是一個讓它們恢複的季節,今年材料比較多,到時候讓趙弋去把帶回來的稻殼灑在地上翻地,這樣土壤就會更疏鬆透氣一些,帶回來的菜籽餅也可以,經過一冬天,菜籽餅就會變成肥料,她這幾個月堆的肥也能一起用上,給果樹們埋冬肥。
還有一件重要的事,就是給農場裡的果樹修剪枝條。
滿腦子都是活兒,一項一項列好時間線,時枌的衣服也洗的差不多了,趙弋過來幫忙擰幹,她拿衣架掛上晾曬,後院這邊本來就是她平時洗東西的地方,所以也有一根晾衣繩,只是之前有秦豐他們來住的時候這根晾衣繩掛著他們的衣服,時枌就會把自己的衣服拿到樓上去曬,現在家裡沒別人,衣服當然是哪裡方便掛哪裡。
“飯做好了?”時枌邊掛衣服邊問他。
“差不多,饅頭還在蒸,再做個絲瓜蛋湯,這一餐簡單一點,晚上吃好的。”
時枌沒意見,但她好奇晚上“好的”是什麼,直接問出口。
“我在池塘下了地籠,晚上可能有小龍蝦。”
啊,小龍蝦!
時枌終於又想起了這一茬,“池塘小龍蝦比較少,你得去田埂那邊下才行啊!”
“是嗎?”趙弋沒有經驗。
“一會兒吃完飯我們再去田埂那邊下,那邊真的多,因為水比較淺,魚也少,這個季節估計小龍蝦都長成大龍蝦了。”
爺爺奶奶說以前他們那時候每年到小龍蝦的季節大家都會吃小龍蝦,導致價格特別高,而且蝦也大多都是青殼還沒長大就拿出來賣了,那種真正的紅紅的龍蝦反而很少而且很貴,但論起口感,其實兩個都差不多多,只是青殼蝦更容易碰到那種剛脫殼口感不好的。
這個午飯兩人也只是簡單填了填肚子,時枌仔細想了想,覺得他們這樣不如喝營養液,還能省下時間幹活。
結果趙弋說:“我以為你的意思是以後我們都只吃正常飯菜,所以我一根營養液都沒帶過來。”
“……行吧。”
麻煩就麻煩,現在家裡兩個人呢,活肯定能幹完的。
很快,兩人開車去田埂下了地籠,這一次時枌把家裡地籠都拿出來了,還碰到了烈烈跟陽陽,時枌跟他們說今天很忙不能陪他們釣小龍蝦,烈烈跟陽陽就把自己的水桶給時枌看。
他們出來一小時,就已經釣了半桶蝦了。
“那你們還釣嗎?”時枌問,“要回去的話坐車回去吧,拎這麼重的東西怪遠的。”
烈烈陽陽很高興上了他們的車,時枌把他們送了回去,遠遠就看見了轉業成功的老二。
小虎斑牧起羊來也是有模有樣的,豎起耳朵身姿挺拔聚精會神。
趙弋也看見了,“要不讓老大老三老四也學一下。”
家裡狗多,也該分一分職業了。
回去路上兩人就在商量,“我觀察過了,老大比較胖,健壯,性格沉穩,適合看家護院,跟大熊一樣,但是奔跑不如大熊,可能做不了獵犬。”
“嗯,那就負責守大門,過段時間我做個狗窩放在農場大門前。”
趙弋說的“大門”實際上就是之前修建馬場順便擴張農場時用圍欄圍起來的那部分,正對著大馬路,留了一個方便車出入的缺口,被稱作大門。
“老三性格比較合適,可以培養來牧羊,放牛也能方便找。”時枌說。
“嗯,老四留著當獵犬吧,總得有狗接班。”
“行,到時候我讓羅輝幫忙培養一下老三。”
聊著聊著就到了家,趙弋去把脫玉米粒的機器弄出來,準備脫玉米粒。
這個機器其實很簡單,一次只能放一根玉米,豎著進去,搖手柄,玉米粒就會被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