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完課,郭去又開始一天的工作,作為支教老師,他必須對學生有充分的瞭解,幸好,他本就來自這裡,自然對大多數人的童年是瞭解的。
總結一下,大多數農村小夥年輕時都幹了些什麼,這應該算是最最接地氣兒的答案了:
一歲
記不清了,根據父母的說法,那是一個穿著開襠褲,捏著小雀雀的年代。
二歲
也記不清,不過,母親說為了給孩子斷奶,想盡了辦法。
三歲
還是記不起,不過大致能想到:成天粘著父母,甩都甩不掉。
四歲
有一點點記憶,開始和小夥伴玩耍,不再像以前那樣粘著父母。
五歲
掌握了第二門語言—放牛專業術語。
六歲
開始做廚師——餵豬。
七歲
開始每天堅持晨練——暴走五里山路上小學,當然,若是起床晚了,擔心被老師罵,那就狂奔。
八歲
上山砍柴——練就一身好刀法。
九歲
打紙板、打彈珠練就優秀肱二、三頭肌,吹畫片鍛煉出強大的肺活量。
十歲
自己削了個陀螺,研究並傳承了傳統民間抽鞭子藝術。
十一歲
從學閉氣到掌握各種泳式,就一個暑假的事情。
十二歲
開始摸索出十多種捉魚捉泥鰍的技巧。
十三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