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君的登基大典放在了章臺宮舉行。
登基的前一天晚上,扶蘇將贏高和蒙恬召到章臺宮,跟兩人商議對眾人的人事任命。
封賞大臣,安排官職,這是一件大事,而且新君登基時封賞大臣是利益的分配,表示著大秦新的貴族的產生,扶蘇作為大秦帝國的皇帝在這方面不敢馬虎大意,特別是在咸陽城出於危機的時刻。
才會召集蒙恬和贏高兩人商議。
贏高早就知道扶蘇召集自己去章臺宮商議政務究竟想做什麼,他也知道在危急關頭,新君登基之後的利益分配非常重要,必須要做出妥善的封賞。
當贏高來到章臺宮時發現蒙恬早已跟扶蘇等候他多時了,他向扶蘇和蒙恬見禮,蒙恬急忙向他回禮,而一旁的扶蘇也是爽朗一笑,對贏高說自家兄弟就不要太過多禮。
贏高微微一笑,點頭領命。
這時,扶蘇便向蒙恬和贏高說出了自己登基之後該怎麼任命三公九卿的職務,他向贏高和蒙恬徵詢意見,特別是在衛尉和郎中令這兩個關係到皇宮安全的職務,扶蘇更是希望蒙恬和贏高能夠一人推薦一個人選給他。
蒙恬第一個開口說話,他的建議是讓蒙毅回咸陽繼續執掌郎中令,負責扶蘇的書房事宜。
贏高在蒙恬說完之後就立刻拒絕了他的提議,贏高覺得以蒙毅剛正不阿的性格,將蒙毅放在御史大夫的位置上更符合一點。
現在,大秦在趙高和胡亥荒淫的統治下吏治很**,出現了官吏貪贓枉法,欺上瞞下現象。
原因就是上任御史大夫沒有做好自己的工作,對各郡縣官吏的監督力度不夠。
所以,將蒙毅放到御史大夫的位置上,就是想利用蒙毅的剛正不阿的性格來整肅大秦官場的風氣。
贏高將自己的想法告訴蒙恬和扶蘇,兩人仔細一想,便覺得贏高說的是對的。
確實,新君登基,必須要做出一些讓百姓滿意的大事,要讓百姓們覺得這個朝廷是值得他們擁戴的。現在大戰在即,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除了減輕田稅,減免徭役之外,就只能從吏治方面入手。
蒙恬沒有再堅持自己的提議讓蒙毅執掌郎中令一職,而扶蘇也同意了贏高的建議,決定等蒙毅回咸陽就任命他為御史大夫,肅清大秦官場上的風氣。
贏高既然反駁了蒙恬關於蒙毅任命郎中令的提議,他就必須要提出一個更加符合的人。
所以,當蒙恬和扶蘇將目光移向他時,他便建議由涉間擔任衛尉一職務,郎中令一職由張蒼擔任。
對於涉間的忠心,贏高一點都不懷疑,蒙恬和扶蘇也不懷疑。
這個出身九原的大將,確實很符合衛尉這個職務。
只是,涉間跟司馬欣駐守函谷關,現在項羽攻破了函谷關,涉間是死是活都不清楚,怎麼能任命他為衛尉呢?
不過贏高建議張蒼擔任郎中令的提議得到了蒙恬的支援。
至於是否讓涉間出任衛尉一職,蒙恬認為等確定涉間還活著再說也不遲,現在衛尉一職可以讓贏高兼任。
扶蘇對蒙恬的提議當然沒有意見,讓自己的弟弟擔任衛尉一職,他是比較放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