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目前來看,警方調查的基礎為,搜查一個能串聯公立學校,以及私立學校的兇手。
而尋找的人員設定也是圍繞著這一點來進行。
像是沈苗,其身上具備的特徵便完全符合,不過.
“假設,沈苗與公立學校的事件有關,但她死了,她確實死了,那私立學校的案子便和她無關。“
“想用她將所有資訊,兩部分的線索串聯起來,斷不可能。”
“除非,兇手不是她,或者說,兇手還有第二人!”
徐嚯的目光如炬,思維在這一刻逐漸清晰。
他在黑板上不斷寫寫畫畫,將原本一團亂的資訊明確分割成兩部分。
“那也就是說公立學校,程玉在內引起的部分事情,在經過時間的沉澱,促使出現了第二部分,也就是目前的案件。”
“但,第二部分又自成一個邏輯,第一部分的資訊無法代入其中?”
錢華靈光一閃,恍惚間明白了對方的意思。
“資訊的洩露也是因為他!?”
李建業更關心這件事,他眉頭緊蹙。
如果是因為細作的話.那事情的嚴重性可不是單純的殺人命案這麼簡單了。
“很有可能,因為雖然產生問題的邏輯不同,但解決問題,得到的答案相同。”
“所以,兩個兇手在利益相同的情況下,可能存在互幫互助的情節。”
徐嚯點了點頭。
剛才他提出了有人洩露情報的猜測,從而推出第二兇手。
而現在得出的答案,剛好對此形成邏輯閉環!
“問題相同,利益也會相同。”
“在假設沈苗就是第一個面對問題的人來推測,第二兇手的問題是什麼?”
不等周圍人思索透徹,徐嚯再次追加問題。
周圍人忙不迭被從推理拉回現實,大腦思緒繼續滾動。
形成同一個問題的人有很多。
舉個例子。
開學,老師要檢查作業,現在站在老師面前的有兩人。
一,是壓根就沒寫的,他的問題是如何躲過這次檢查。
二,是作業寫了找不到了,問題也是如此躲過檢查
產生問題的邏輯不同,但面臨的問題相同,問題相同那利益也是如此。
已知,在假設沈苗就是兇手之一的基礎上.
第二問題是什麼?
“也是80?”
“這起案子,導致人員死亡的80事件不是同一起!?”
錢華頓了頓,隨即臉上露出錯愕。
“死者程玉,在解決完沈苗的事件後不僅沒改,甚至又進行了一起!?”
一個人犯錯了,會改嗎?
看情況。
如果得到了應得的代價,那大機率會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