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量了之後,無心先生不由大吃一驚,他沒有想到,在小小的龍泉縣也有葉藝興這樣,人中龍鳳的人物。
無心先生作為慶國的第一大儒,閱人無數,他從葉藝興的眼神裡看出了一種,在他這個年齡段不應該有的睿智和成熟。
無心先生不由心中暗想:難道這個世界上,真有生而知之的人嗎?這個葉藝興的眼神不像一個16歲的少年人,倒像是經歷了幾十年宦海浮沉的官員的樣子。
這也是葉藝興頭一次仔細打量無心先生。
因為在前世,葉藝興沒有根基,中了狀元以後,是在謝尚書令的一步步地提拔下,逐漸接任了慶國的文官系統,成為下一任的尚書令。
但是,前世無心先生對於他並不瞭解,反而覺得他可能是趨炎附勢之流,對他是敬而遠之的態度。
前世,葉藝興也是有著自己的傲氣,也沒有刻意去接近無心先生。
後來葉藝興仔細想過,這也是自己非常遺憾的事。
吳昕先生學問高深,心胸坦蕩,心懷天下,是他第一想拜師的人。
所以這一世葉藝興不想再留有這個遺憾,就連忙到了龍泉縣衙和無心先生相見了。
和無心先生的眼神對上以後,葉藝興覺得自己看到了一個,歷經世事,飽受滄桑的智者的樣子,這和葉藝興曾經想象過的無心先生是一樣的。
在打量了也葉藝興一會兒,無心先生不由由驚歎,到了驚訝。
因為無心先生覺得,在葉藝興的氣質上有他似曾相識的味道,他仔細回想了一下,想起了一個人。
於是,他連忙問葉藝興:“你是龍泉縣城的生員嗎?你叫什麼名字?”
葉藝興聽無心先生問他,連忙拱手作了一個揖,然後說道:“我是龍泉縣城的生員,叫葉藝興。”
無心先生又接著問道:“你可有姓謝的親戚?或是你們家族和尚書令謝雲逸有什麼淵源嗎?
葉藝興聽了無心先生的話,就繼續回答說:“我們家沒聽說過有姓謝的親戚,和尚書令謝雲逸家,就更沒有淵源了。我是龍泉縣城葉家村農家出身。”
無心先生聽了葉藝興的話就說:“這就奇了,我總覺著你的眉眼之間很像是謝家人。按理說,像你這樣的風采人物能夠出身龍泉縣農家,倒是真讓我意外。”
葉藝興聽了無心先生的話,就連忙說道:“先生過獎了。”
這時站在一旁的崔謹行,聽了無心先生和葉藝興的對話,不由說道:“先生,葉藝興的確是農家出身,您別看他今天見了您文質彬彬的樣子,那一日在山裡還仗著武藝比我好,打了我一頓呢。這個葉藝興,小小年紀,其實滑頭的很,現在是在您面前要留一個好印象,才這樣謙虛。”
無心先生聽了崔謹行的話,就笑著說道:“那這麼說,葉藝興是文武雙全了,不過既然藝興打了你,你為什麼還願意留下玉佩和他結交呢?”
崔謹行聽了無心先生的話就說道:“我豈是那小肚雞腸之人?我既然來到龍泉縣城,就願意結識當地少年人傑,瞭解這裡的風土人情。”
無心先生聽了崔謹行的話,就笑著說道:“這就是你崔謹行的過人之處了,你雖然出身頂級世家,性格耿直,但是卻能容人,而不是妒人,這是極為難得的。”
崔謹行聽了無心先生的話,不由笑了,說道:“還是先生了解我呀。雖說家族給我起的名字,讓我謹言慎行,但是我這個人歷來強項,事不平,就想管,話不平,就想說。”
無心先生聽了崔謹行的話,就笑著說道:“正因如此,我才一直不能收你為徒。跟我面前的藝興相比,你實在是少了幾分穩重和定力呀。”
崔謹行聽了無心先生的話,不由不服地說道:“先生只與葉藝興見了一面,怎麼可以給他這麼高的評價呢?要知道我從小就仰慕先生,想拜您為徒,這麼多年來都未能如願,今日您只見了葉藝興一面,就對他倍加讚賞,我真的是不明白呢?”
無心先生聽了崔謹行的話就笑著說:“謹行,你聽說過那句話吧,白叟如新,傾蓋如故,人和人之間是要講緣法的,我今天看了葉藝興,倒是覺得和他有些一見如故。”
葉藝興聽了無心先生的話,就連忙說道:“先生說的也是我想說的,我對先生也是有這樣一種感覺,雖然從未謀面,確實覺得非常的親切,我真的希望能夠拜到先生的門下,成為您的弟子,能夠進一步的學習學問,增長見識,不知道我有沒有這樣的機會?”
崔謹行聽了葉藝興的話,連忙說道:“你可真是會把握機會呀,我就說嘛,你今日拿玉佩來見我,並不是為了見我,而是為了見無心先生。”
葉藝興聽了崔謹行的話,就笑著說:“縣尊說的話很對,我的確是拿了你的玉佩,想在今日拜訪無心先生。在這裡,先行謝過縣尊的玉佩,讓我能夠有機會當面聆聽無心先生的教誨。”
崔謹行聽了葉藝興的話,不由笑著對無心先生說:“先生,您聽聽,我從來沒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拿著我的玉佩跟您拜師。明明知道,我也想拜您為師的,明明知道你已經說了,只收一個關門弟子,現在竟然和我競爭起來了?”
無心先生聽了崔謹行的話,就笑著對葉藝興說:“你也聽到了,謹行十分的不服,那麼你今日見我,可還有什麼話說?我不能只憑一面之緣,就收了你,做我的關門弟子。你也知道,慶國境內多少生員,一直想拜我為師,多年來我從未收徒。謹行也是跟隨我多年,我卻從來沒有答應過他,那麼你今天有什麼辦法,讓我答應你呢?”
葉藝興聽了無心先生的話,就連忙說道:“學生知道自己人微言輕,見識也不多,出身農家,恐怕無法和一流世家的子弟相比。但是,學生也知道先生您一直心懷天下,憂國憂民,所以昨日學生寫了一篇策論,是關於如何清除慶國周邊邊患的,今日帶來,想請先生指點。也不知道我的策論,是否能夠讓先生對我有所瞭解,知道我拜師的誠意,給我機會,成為您的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