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9章 密談 3

葉藝興聽了崔謹行的話,不由笑了,連忙說道:“謹行兄,你要找個兄長,我不反對,不過你要找哪個人做兄長,一定要提前告知我,要知道若是你認了兄長,我上面就有兩個兄長了,他是大兄,你是二兄。大兄是誰,你可要仔細的挑選,可不能認錯了人。”

崔謹行聽了葉藝興的話,就笑了,他本來是一句玩笑話,沒想到葉藝興真當了真,可見藝興現在對他也是真的交了心,所以連小小的事情也都上心了。

於是,崔謹行十分高興地對葉藝興說:“你放心好了,我是不會隨便認兄長的,我必要選個我們倆都滿意的兄長,可以為我們遮風蔽雨,可以到他那裡討要東西的好兄長。”

葉藝興聽了崔謹行的話就笑了,高興的說道:“那可太好了,我就喜歡這樣,那我就有兩個要東西的好去處了。”

兩個人此時彷彿馬上有了找到了兄長,就會有好處可拿的樣子,開心得意地笑了起來。

這時候,崔謹行覺得自己胸中的鬱悶消散了很多。

本來他從京都被貶到龍泉縣城,可以說是鬱郁不得志,到了龍泉縣城以後無事可做,想要幹出點政績卻無從下手。

尤其是無心先生來了以後,帶來了京都他的姑母和姑父對他的囑託,讓他更加謹言慎行,不要讓自己的姑父姑母在京都在為他擔驚受怕。

而這一次京都的邸報一來,崔謹行地心中就升起了豪情萬丈,又想大幹一場。

但是鑑於他第一次在京都上奏以及被貶的過程,他心底難免有點心虛,擔心自己一個不慎處理不好,又惹出大亂子。

這時候,沒有地方官經驗的崔謹行可以說是心裡有點慌,但是作為在龍泉縣城的第一位長官,他又沒有人可以馬上商量。

雖然他也帶了崔家的一些幕僚來到龍泉縣城,但是他內心最隱秘的事情,他並不想跟這些幕僚說。

而若是向京都的姑父謝尚書令,或者是自己的父親求援,崔謹行又覺得不好意思。

再加上路途遙遠,就是他派人送了信回去,來往的路程下來也得將近十日,那時候就什麼都耽擱了

現在有了葉藝興在他身邊,支援他的政見,讓他覺得特別的開心。因為崔謹行相信無心先生的判斷,他也看過葉藝興寫的論治理邊患的策論。

崔謹行覺得,在處理具體的政務上,葉藝興的觀點和手法絕對高他不止一籌,是他望塵莫及的。

其實崔謹行有時候也十分的好奇,像葉藝興這樣沒有地方官經歷的農家子弟,在處理地方政務的時候應該是十分生疏才對。

可是葉藝興,雖然出身農家,在處理地方政務的問題上,卻有真知灼見,而且提出的方法切實可行。

這讓崔謹行真的相信了那句話,就是有些人是生而知之的,比如葉藝興。

崔謹行想,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天賦吧。

想完了這些,崔謹行不由又問葉藝興:“既然決定清算龍泉縣城兼併土地的問題,我們該如何著手呢?”

葉藝興聽了崔謹行的話,就說道:“這很簡單,你從崔家帶了很多幕僚,這時候就應該讓他們行動起來。你這些幕僚,在處理庶務的問題上,會比你熟練精通許多。他們只需讓縣衙裡分管的這些主官,把龍泉縣城土地的案卷都交給他們,然後逐一的核查。我知道,你從崔家這回帶到龍泉縣城的僕人也不少,讓他們個個深入鄉里,暗中調查。龍泉縣城的世族和豪強也就是那麼幾家,你一查就查出來了,這東西是隔山震虎,只需先抓出首惡加以懲治,後面的事情就好辦了。首惡一除,其他人自然會乖乖的交錢,把欠的稅賦都補上,把兼併的土地都吐出來。龍泉縣城沒有什麼知名的大世家,本地的豪強們必然是見風使舵,看上面是怎麼行動的,他們跟著動罷了。若是除完首惡,不用你說,剩下的人會個個心驚膽戰,來縣衙交稅賦的。“

崔謹行聽了葉藝興的話,就說道:“好,就依藝興所言,就這麼辦,我想這個事情也不宜遲,明天我就開始行動。儘量幾天之內,就把事情都辦完,免得到時候打草驚蛇,他們一個個四處串聯,反而不好辦。”

葉藝興聽了崔謹行的話,就笑著說:“謹行兄說的對,就應該速戰速決,這樣才最好。不過這個事情,恐怕也不會像你想的那麼簡單,邸報一出,全國很多世家恐怕現在也得到了訊息,瞞也是瞞不住的,怕是現在就暗中合計著怎麼對付官府了。”

崔謹行聽了葉藝興的話,就笑著說:“我既然定了方針,就會勇往無前。走一步看一步唄,我這人向來樂觀,我就不信我治不了這些地頭蛇。”

葉藝興聽了崔謹行的話,就笑了。

其實,崔謹行有時耿直單純的可愛,這也是葉藝興欣賞他的地方。

葉藝興明白,崔謹行是一個純粹的理想主義者,他想把世界改造成他理想的樣子,如果不符合崔謹行的理想,他就想去打破它。

在崔謹行的世界裡,只有黑與白,沒有灰色,這是他難於成功的一個原因。

要知道,很多利益的交換就是在灰色地帶裡。有的時候,有灰色地帶不是喪失了原則,而是為了能夠快速的推進,但是顯然現在的崔謹行太年輕,他不能理解這些灰色的地帶。

而葉藝興是一個徹底的批判現實主義者,他承認現實,但是他要改造世界。葉藝興改造世界的基礎,是他在現實的判斷上會去融會貫通,去找到可以往前走的路。

其實葉藝興也是一個大刀闊斧的人,但是在他雖然行事狠辣卻成熟老道,讓人挑不出毛病,這就是他的過人之處。這也是他在宦海浮沉20年的閱歷,帶來的成熟幹練。

在前世,葉藝興當慶國尚書令的時候,他的政績卓越,讓世人側目。有的時候,人們覺得葉藝興在劍走偏鋒,其實他內心已經胸有成竹。有的時候,人們覺得葉藝興推進的政策十分穩健,其實他內心裡已經驚濤駭浪,是踩在鋼絲上去爭取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