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六十六章 初見成效

此一時,彼一時。

前不久,他才剛剛給文臣們來了一記狠得,現在也是時候給個甜棗了。

用三十萬貫來堵住文臣的嘴巴。

這買賣,很划算。

值得一做。

此外,寇準那邊也有訊息傳來,而且是好訊息。

最近這段時間,不少儒士都相邀前往應天書院,應天府距離西京並不遠,很多儒士途徑西京的時候,都會去寇府拜訪一二。

按照李傑的意思,寇準也試著吹了吹風。

最終,結果是喜憂參半。

支援以詩賦取士的人確實不少,但不少有識之士,也看出了科舉制度中的隱憂。

如今的科考制度,考的是博聞強記的能力,不問才學器識,即便是才學俱佳的考生,應試是用錯韻腳,也會被黜落。

【講真,最近一直用@

取士嗎?

而且根據寇準的彙報,絕大多數贊同科舉改革的,多是出身寒門的名儒。

這一點,其實很有意思。

任何時代,既得利益者都不乏後繼者,以及挑戰者。

科舉無疑打破了門閥世家的體制,唯才進舉,但現行的科舉制度,也不是沒有捷徑。

應制詩,自有規律。

相比於那些世家大族,寒門出身的子弟,單單在這一點上便差了很多。

世家大族佔據社會資源明顯更多,他們能夠得到更多的情報,然後他們便能從中總結出部分規律。

最後,在應試之前,他們還能根據貢舉官的身份,投其所好。

這裡的投其所好不是賄賂,也不是舞弊,而是根據貢舉官的性格喜好,寫出符合貢舉官感官的應制詩詞。

當然,即便改革了現有的科舉制度,不以詩賦取士,改考實學,實務,出身世家大族的考生,仍然會佔據優勢。

這一點,是無法徹底改變的。

就像後世的考生,個人的天賦、努力,固然很重要,但考生的家境,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佔據社會資源多的家庭,完全有能力聘請名師開小灶,甚至還能用錢開道,砸開某些學院的大門。

從古至今,某些(特)東西(權)從未消亡,只是換了一層皮,換了一個形制。

片刻後,公事彙報完了,李傑話鋒一轉,提起了王曾的事。

「之前我交待你的事,你辦的怎麼樣了?」

話音剛落,雷允恭連忙跪倒在地。

「官家恕罪!」